第一卷:忍把千金酬一笑
判词:
“十二楼前生碧草。
“珠箔当门,团扇迎风小。
“赵瑟秦筝弹未了,洞房一夜乌啼晓。
“忍把千金酬一笑?
“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锦字无凭南雁杳,美人家在长干道。”
——邵瑞彭《蝶恋花·十二楼前生碧草》
楔子
判词:“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上一回说到:‘皇帝罹病久不愈,谢侯溘逝雍熙塔,鸿雁兵符归太子。严氏私造火器惨败露,百年家族犹累卵’,这回我们接着说‘太子意欲除穆王,恰逢荆江大水淹三城’之后接踵而来的事。”
年轻的说书人在台上娓娓道来:“话说那荆江大坝重建不过六载便再度决堤,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有一草夫当即揭竿而起,要做那陈胜吴广之辈。当时是也,朝堂不稳、民生疾苦,太子一瞧:处理严氏一族之事得滞后才好。没成想不多时,穆王前来求见太子,诸位,您猜怎么着?”
茶楼里嗑瓜子喝茶之声本来簌簌,闻言,不论男女老少都停了下来,也不用蒲扇去溽暑了,全凝神静气地盯着那说书人,等着后话。
“那穆王自请为母族将功赎罪,带兵前往荆州城镇压起义!”
“这太子能同意吗?诸位?”说书人面色也跟着凝重起来,一双眼圆睁,对着旁边翻花绳的小孩问道:“要是你,你敢不敢让穆王去?”
小孩唇角抿紧,往母亲身后躲了躲。妇女见状,护着孩子嗔怪道:“都是已定论的事儿,你问这有什么意思呢!大家来这儿又不是听你讲史书的,你打算何时讲那‘美人断肠’?”
满堂哄笑。那说书人摸摸鼻子,继续说道:“谁知晓,穆王只是假意离京,他早就和其支持者与严氏串通,在宫中埋伏了私兵。趁着夜色,围极宸殿与栖凤殿,甚至将皇后和当时侍奉在侧的太子侧妃谢氏一同挟持,来逼迫太子退位让贤,让皇帝立他为储君。”
“然而,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说书人在肚子里删繁就简,说得飞快:“齐皇后当真不愧出身齐家大族,受挟持而大义凛然,撞剑而亡。穆王大惊,又连忙扼住侧妃谢氏,没成想,谢氏也忽然一口乌血吐了出来,跪倒在地,一副濒死之态。”
茶馆里静得连倒水声都没有了。
“穆王骇然不知所措,太子亦惊诧不已,此时,那皇后身边的长御才喊道:‘侧妃娘娘早已服毒,必死无疑!还请太子殿下快诛杀穆王!’”说书人声情并茂:“原来侧妃与太子情深意笃,谢氏宁死不愿令太子为难,在得知穆王闯宫之后就吞下断肠草,意欲自尽,直到此时才彻底毒发——这就是‘美人断肠’。”
“与此同时,羽翎军已平定叛乱,赶来救驾。短短几瞬,穆王大势已去,其走投无路,只能引颈受戮。而太子冲上前去将侧妃揽入怀中,高呼御医,放言曰:救不活谢氏,要御药房陪葬!”说书人“啪”地合上扇子,说道:“有福之人上天庇佑,谢氏大难不死。其后不久,景元帝病逝,太子登基,封其为贵妃,宠冠六宫。终了!”
“这就没了?”
“这讲的太差了吧?”
“就是就是!我还是去听戏吧!”
茶客们觉得故事毫无新意,大失所望,纷纷叫嚷。那说书人尴尬地抬起帕子擦擦汗,心虚地看了一眼掌柜,腹诽:这破事儿都讲两年了能不腻吗?宫里要是再不出点新故事,过了秋,他恐怕就要滚蛋了啊——
银杏叶打着旋儿坠落,恍若金钿出匣,撒了一地。
步辇落在了如意殿外,神龙卫利落地屈膝行礼。杨海猫着腰,跟随年轻的皇帝迈入院中,他抬眼给守在寝殿外的宫娥们打了个手势,她们便纷纷无声行礼、退避而去。
玉珠走盘之声隔窗细碎地漏出,衬得室外一派静谧。皇帝伫在门口侧耳,直待琵琶声停歇了,杨海才为皇帝将门推开。
外头那些搭戏台子说书的只会吹捧,好像皇帝和贵妃真是什么神仙眷侣似的,却压根儿不知道——他们的关系已经到了前者想听个曲儿都得悄没声站在外头听的地步了。
这琵琶弹的……四面埋伏?杨海侧耳蹙眉。虽然静贵妃静养在如意殿中两年无闻外事,但弹的曲儿倒是十分应景。
他立在门外,先是瞅了一眼这望不着边儿的金砖朱墙琉璃瓦,然后又瞅了眼檐上的碧洗蓝天,最后想起那近在咫尺的幽州城烽火,几不可见地摇摇头。
囿于一隅却能左右天下,所谓红颜祸水,无外乎此。
午膳上桌,殿内除了一个负责布菜的小宫娥,就剩下贵妃和皇帝两人相顾无言。小宫娥有条不紊地完成自个儿的差事,搁下木箸便退到贵妃和皇帝身后,低下头看自己脚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