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疫病两个字,人们纷纷变了脸色,几十年前的事情,无论经历没经历过都会听上一辈的说起,实在可怕。一些那次疫病侥幸存活的老人已经后怕的离开了队伍往家里奔去。
几十年前,大街小巷一片死寂的样子,饿死病死的尸体堆在路边腐烂发臭也无人去管,这样的景象任谁看了都不会忘。
胤礽带头去了隔离点查看,大夫们正在给里面的人诊治,府衙的侍女哄着哭闹的孩子,人们都各司其职。
胤礽走后,朝廷的事都交给了丞相与广亲王这一文一武两个大臣来处理平日的事情,皇帝只是偶尔过问一下,便也放心的交给二人去办。
朝廷接到胤礽求助的奏折,大臣们议论纷纷。发下救济粮和人手前去惠州,必定要侍卫护送。这样的大事丞相与广亲王也不能私自做主只能请示了皇帝。
“怎么让他去治理个水患,还给我整出什么疫病来了?”皇帝被大臣们喊来,不悦的问道。
“殿下说此次事出突然且情况紧急,所以臣这才请示陛下。”丞相行礼道。
“那就准备一百担粮食发往惠州,去问问太医院谁愿意去便跟着去,以后无事不要来烦朕。”说完皇帝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让他们退下。
此事传到太医院,太医们都害怕的摆手,这个推说有事那个推说是宫中娘娘钦点走不开,一个个缩着脖子生怕叫到自己。
还是上次给浓浓把脉的那个新来的太医默默的收拾好了医药箱,又带了些觉得有用的药材和脉案和宣旨的人走了。
剩下的太医都一脸幸灾乐祸的看着他的背影,笑他不自量力。
“年轻人哦,光想着立功,却不知有没有那个命活着回来呦。”一个太医笑着说道。
“是啊,我就是惠州人,之前听家里说那时惠州的人都快死绝啦,真是怕人呦。”另一个太医也揣着手随声附和道。
队伍很快就整顿好,太子府的暗卫得到了消息纷纷表示要去惠州与殿下同生共死,于是一同踏上了征程。
疫病爆发以来,才过了两日,人们仿佛度日如年,每天都有新的人被送到隔离点,但却没有一个人被治好,人们心里都生了怨恨,可也不敢反抗。
胤礽监督着人往街上喷洒消毒的药液,又给百姓们发放了抗病毒的药液,增强人们的抵抗力。
可这些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进展,胤礽知道等到百姓暴起的时候,情况只会更遭,所幸朝廷的队伍很快就到了。
胤礽扶起要行礼的太医,将他带到了隔离点,经过把脉之后,太医很快确定问题出在咽喉,生病的人咽喉肿痛,有的甚至鼓了起来,然后高烧不退。
“应该是适应了不干净的东西,导致咽喉部分受损,且此症会经过唾液传播,所以病人用过的杯具,餐具等一定要注意。”太医嘱咐道。
见是宫里的太医来了,人们纷纷点点头,心里也有了一丝的安心。
从隔离点出来,太医还是一脸歉意:“此病比我想象的要复杂一些,请殿下给臣一晚上的时间将从前调配出的药方修改一下,再给染病的百姓们服用。”
胤礽点了点头道:“孤还没问你名姓,上次给太子妃看诊的也是你吧。”
“是臣,臣太医院成超拜见太子殿下。”成超见太子还记得自己,有些受宠若惊。
胤礽扶起了他,赞许道:“你很勇敢,孤相信你定能成为此次的功臣。”
成超得到肯定,感激的告退,回去研制药物了。
官兵们每天负责给居家的百姓们送些水米和新鲜的菜,有时胤礽也会抽出时间来跟着亲自去送,并且宽慰一番。百姓们知道此事急也没有用,现在能控制住已经不错,倒也没有了过于激动的行为和言论。
成超研制出的药已经熬好先给两个身强体壮并且已经高烧到昏迷的病人服下了。
等了三四个时辰,其中一个竟然开始咳嗽着醒过来,并且有了些许退烧的迹象,病人们见状激动不已,纷纷将药抢着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