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我是康熙我是受 > 102 请他下乡(第2页)

102 请他下乡(第2页)

康熙把会磨人的胖儿子送走,终于安静地思考着有关科道言论谏议之事。

次日早朝,康熙皇帝特意召集满汉官员,意态端严、深沉说道:

“朝廷所设六部官员,各议其事,因人材不一,有能理繁者,有有操守者,有练习其事者,不能一概而论。原上谕、廷议、部议准行条陈,又有科道官言其不可行者。今日之所谓是,明日又转而为非。治国大事,倘若朝令夕改,茫无成宪,难取信于天下。岂治道至理哉?科道风闻言事,乃是前朝陋习,一切事例,廷众争执不休,君臣游移不定,如此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社稷危乱矣。”

康熙皇帝威严坐于龙椅上,严肃地望着庭下文武百官。刚才那篇仿古的小论不过百来字言语,却是康熙昨夜孕育了一个时辰方才产下的胎,怀得尤为艰难。所幸这些时日他也不算白穿,于古文造诣上总有点小成。

大学士明珠原有腹拟含而不露出列声援姚缔虞,忽然临时改变主意,转而躬称:

“皇上所言甚是,言官奏事疏陈,当利于国计民生,不可随意妄指。”

康熙帝点头称是:“言官所奏,不可风闻其事,须有事实依据,言之确凿。且多关心民生民治,少涉人事人情,方显君子立身持正、兼济天下的根本。”

内大臣索额图亦道:“启禀皇上,言官奏事,今若不加处分,恐有借称风闻,挟私报怨者,亦未可定。”

康熙帝很同意索额图的言语:“处分原属应当,然而言官俸微,罚薪不妥,职司错谬亦不累家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亦不可折辱。言官心系百姓,当为百姓所倚重,特谴之微服往通州城乡,为期三月,考察地灾后百姓安置、城衢重建以及土地开垦情况。酌将地方盐粮油菜价格、民生状况拟折详细奏报。”

都察院左都御史徐元文听罢,出列遵旨颁行。心中大是叹惋:这一滴雨不好好做惬意的清水君,偏要往那厢染缸里跌落。这回皇帝把你送到通州去,那里可真正是缺雨水,听说连续干旱有一阵子,地都快荒了,你且去彼处好好忙春耕吧。

康熙帝处理完言官疏议之事,最终把姚缔虞打发下乡,劳动改造一段时间。康熙心里尚且自鸣得意,因某主席曾经的手笔,提醒他灵机一动。朕不罚钱使你等家庭穷困,也不伤你等身体发肤,更不会侮辱士大夫名声。朕往后就派你们上山下乡、去民间体验体验。国家干部坐久了办公室,缺得就是下基层锻炼,拜托回到地头田间,搞搞生活实践。

此事方了,又有事起。兵部尚书午喀进呈了新晋云贵总督赵良栋提出的进兵方略策。康熙皇帝当即命其他各部官员暂且散朝,回各自衙门理事。康熙只留下内阁相辅与兵部诸大员共商战事。

细观赵良栋谏疏,他根据自己临战经验,并综合考虑了湖南、四川、广西等地实际的战事进程,提出了三路合击,全面进取云贵的方案。康熙皇帝带领数位重戚权臣,站在御书房里,面对着大清帝国舆图研究半天,终于搞明白了三路大军分兵挺进云贵的攻势方向。

安亲王岳乐经验丰富,且才刚从前线战场退下,很说了些中肯意见。康熙默默听了岳乐的发言,又参考了康亲王杰书还有索额图、明珠的建议,最终敲定了战略方案。

康熙帝任命贝勒彰泰为定远平寇大将军,作为东路军,从湖南进兵云贵。又命令喇布为南路军,从广西挺进。命令将军吴丹和赵良栋等为北路军,从四川进发。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呈半扇形之势共向云贵进军,势争包围吴逆,一举克复云贵。

此议已决,康熙心中略安。当初召安亲王岳乐班师回京,一方面原因为,岳乐年事已高恐其体力不胜;另有一深层原因为,战局大势已然底定,岳乐接连几场胜战声望已隆,不须大将军从头至尾地收场终局。何况岳乐又是亲王,这其实亦有名分上的考量。至于后来皇帝再派贝勒彰泰过去前线收尾,也不过是借机给彰泰一个立功创业的机会罢了。

指挥一场事关国运的战役,丰功伟绩的胜者只须有一人,惟皇帝耳。臣子们听君命行职事,赢者理所当然,功不可至伟至极,君臣面子大家皆须好看,这个才是王道。尤其是皇亲国戚,即便皇帝不主动召,他自个担着心事,赢几场也会找借口要求回京。

本来人家皇亲国戚就不是靠军功上位,自身安全乃是人生第一重要。何况功高震主这个名声,轻易不能担,皇亲反而更招皇帝忌讳。不是亲戚还好办,皇帝想杀就杀,想贬就贬,端得个直接痛快。最怕就是皇帝不能杀、不能贬、还得不停抬举,心里头却不断地猜疑,跟凌迟似的腻味人。

安亲王岳乐得胜回朝了,因为人家年纪大、身体不好。

康亲王杰书也得胜回朝了,这一个年纪正当壮年,身体也好。反正杰书是想堂弟(皇帝)、想老婆、想孩子、想家了。杰书的确不容易,何况他也冒过生命危险把耿精忠搞定了,声望荣誉达到极点。再追求,可就容易过了。人生,就是见好就收呗。

]]

写一个意态。看一种生活。各寻各的惬意罢了。

敬谢昊天55激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