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向华脱尔将军点了点头,提着手杖就离开了会客厅。他太需要去冷静一下了。华脱尔把最后一口茶喝完,慢慢的站了起来,朝自己年轻的副官笑道:“我的孩子,陆地上的茶永远没有军舰上面的好喝……马上回我们的家吧。另外发电报给何伯中校,我们放弃,远东舰队已经展示了他们的存在。不必要为了一个突发事件和中国军队正式开火。他们并不敢真正挑战我们的权威……让孩子们都休息去吧。下面是外交官们该做的事情了。”何伯终于接到了他等待已久的电报,而这时他已经和江北军的船队已经对峙了快五个小时。当远东舰队命令他们撤往汉口的消息传来之后,他第一反应是解脱。第二反应却是恼怒。大英帝国的军舰第一次在中国人的海军面前退让了!他心情复杂的将那分电报纸揉成了一团,嘴里喃喃的不知道在念些什么。突然大声的向身边的参谋命令道:“命令全中队,向汉口前进……走之前我们在他们面前兜一圈!”四艘炮舰都把锅炉上到了六气压半,军舰猛的加快了速度,不断的朝江北军的船队逼近。炮口还是示威性的左摇右摆,分开一道道雪白的浪花直冲了过来。谢观潮的神色更加紧张了,身子几乎完全扑在了指挥台外面。身边的参谋请示他的声音都变了:“司令,您看是不是马上开火?”谢观潮大声的道:“不许开火!咱们不打第一炮!命令弟兄们都沉住气,他们是小船,撞也撞不过咱们!”他声音之大,连整个前甲板上炮位里的官兵们都听见了。四艘英国炮舰在船队面前交叉而过,几乎离对面的军舰就十来码的距离。英国水兵在甲板上朝这边口哨谩骂,有的连土豆都扔过来了。江北军士兵也不甘示弱,抄着南腔北调的国骂回敬过去。有些肺活量大的还互相吐口水。一片喧嚣嘈杂的声音。只有两个站在舰桥上面的高级军官,在军舰一错身的时候,冷冷的对视了一眼。四艘英国炮舰在船队周围兜了一圈,组成一列加速向上游驶去。到了远处只能看到四道淡淡的烟柱的时候,江北军的海军将士们这才反应过来。欢呼声响彻了江面。军帽全部都抛了起来。还有人互相搂着跳着。这次是英国舰队第一次在长江上面的退让!这怎么不让这些怀着必死之心出航的海军将士们欣喜若狂?就连谢观潮身边的参谋军官们也搂在一起在舰桥里面欢呼了起来,谢观潮也象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坐在自己的椅子上面。微笑着看着这些青年军官们那些分不出来是什么声音的高叫。司令想探探英国人支持袁世凯到哪一步的底,还真是不过如此啊。他这时才觉得精神绷紧之后的放松,是那么的美好。他低声对身边的军官吩咐道:“给雨司令发电报,我们继续在向鄂州前进,江面英国军舰……已经撤退。”“司令,司令!天大的好消息啊!英国舰队撤退了!让我们的船队进抵鄂州了!谢司令亲自署名的电报,千真万确!”当吴采亲自拿着电报兴高采烈的冲进作战室的时候,雨辰就觉得身子一阵摇晃。好容易才站稳了脚步。要说他做出了出兵鄂赣,江面强行增援鄂州赣军的决定之后,心里面不紧张那是假的。他一直不知道袁世凯和英国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武穴炮击事件在多大程度上是一件突发事件。要是英国真的铁心支援袁世凯的话,他在鄂赣之间,就很难立住脚了。不过事情总算进展得和自己的预想差不多,英国对袁世凯有一定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更多的是建立在袁世凯和朱尔典的良好个人关系上面!要不然也不会有迟迟不承认袁世凯的中央政府和大借款现在还在谈判当中这个事实了。有了这个底,事情就好进行多了!他站在地图桌前,周围的人看着他的眼光都变成了带点敬慕的意思。蒋百里咳嗽了一声:“雨司令……这次又给你判断准确了,当真了不起。看来我们的见识,比起你来,还真的差了一些。”这个军事战略大家能说出这样的话,当真是不容易得很了。雨辰在那里微笑,背心上还是有冷汗在流淌。他们可能由于历史的局限,不能对当时的列强有清醒的认识。他却是清楚的知道未来的走向!想到这里,他朝蒋百里点了点头:“百里兄,其实这次还是侥幸得很,只是兄弟不愿意对洋人低头罢了。这个臭脾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改……你们的意见还是很稳重的,以后还要多多的提出来。”他转头又对陶定难道:“克艰,马上再帮我拟份通电!大概意思就是希望中央能和英国早点对武穴事件办理交涉,并能仔细斟酌前清与各国签订的各项条约。江北军将静待善后,绝对尊重中央意见。虽然有武穴这个不幸事件的发生,但是江北作为地方自治区域,还是秉承着对国外友好门户开放的政策,这个不幸事件,不会影响到江北和各国的广泛商业利益,只要各国能尊重我们主权,江北对各国仍持欢迎态度!……就是这些,文字你们仔细斟酌去,等我们这次和英国军舰对峙胜利的消息传出去之后,马上就把这份通电发出去!”大家都露出会心微笑,这个司令,对别人打了一巴掌,马上就塞个甜枣。当真是什么亏也不肯吃啊。还对中央袁世凯来个逼宫,当真是阴险到家了。司马湛悄悄的朝吴采伸了一下大拇指,而吴采只是笑笑,心里面只有自豪感和欣喜。他是跟着江北军一步步发展走过来的,江北军能兵强马壮到这个地步,而且还在江面上逼退了英国的舰队,这个年轻的参谋长,心潮起伏。长江中游的这次小小的对峙,在舆论界可是掀起了滔天巨浪。有的报纸连篇累牍的发表评论,说这是民国多么多么光荣的事情。江北军又怎么怎么是民族的武力了。有些报纸虽然为鱼电叫过好,但是这时却担心了起来。认为雨辰江北军的行动实在太鲁莽了。应该先办交涉么!更有很少一部分的舆论在冷嘲热讽,不一而足。总之不看好江北军这次行动及其后果的竟然占了多数。这也是民初当时社会心理的正常反应了,有了初步民族意识的觉醒,但是对列强的畏惧还是深深植根在心里的。觉得这些庞然大物似乎是碰不得的。希望有人出头来代表自己的民族利益,却又深怕把列强得罪狠了。所以当雨辰补发的通电一出来,顿时就所有人都在叫好。不少报纸顿时给雨辰奉上了一个理智的爱国者的称号。十几个省的参议会联名通电,希望北京中央政府迅速办理武穴事件的交涉事宜。并希望鄂赣两军服从雨辰和陈宦两支部队的调停,迅速结束一切军事行动,一切付诸公论。雨辰的步步行动,对北方的逼宫,变得越来越厉害。而袁世凯也当真没有料到他敬为天人的英国舰队居然就这么轻轻的收手了,还正式的发表声明说既然鄂赣两军已经实际上停火。英国舰队维持长江中游和平的任务就已经顺利完成。对于中国某方势力宣布的在长江上将英国舰队逼退,不予评论,也不屑于评论。大英帝国并不需要和中国的地方势力争执些什么。要紧的是,大英帝国的扬子江流域的利益,并没有被损害。这下袁世凯放着三师人在湖北,每个月消耗着中央政府支撑不起的费用。但是却不能向南军发动进攻。前线的将士既不愿意打,后方支持的声音也寥寥。如果不打正式承认雨辰在湖北查办这一切的名义,又是他绝不甘心的。就连同盟会孙黄二人也不北上了,在上海建议由陈宦和雨辰联合查办湖北事宜,等事情廓清之后,二人再行北上。袁世凯就不明白了,明明雨辰作为一个地方势力私自发兵邻省,怎么到最后,就变成了他都有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