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老太君满头白发端坐在厅中,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听着她镇定的话,秦绍祖父子三个只觉有了主心骨,大声地应了是。很快,众将领、校尉齐聚议事厅,大家一进来,就看到老太君端坐在秦绍祖身后,有些年纪大的跟着秦老将军作战过的,都高兴地冲老太君行礼,心中也安稳不少。秦绍祖看人数到了,吩咐了守城安排,“秦珫已经点了五百人出北门去打探虚实,诸位各司其职,明日起石城戒严,许出不许进。”
“是,将军放心,末将等一定尽心。”
将领们齐声应了一声。老太君冲众人含笑点头致意,起身朗声说道,“石城已经十多年没有战事了,匈奴以为石城将士们的刀,都钝得看不下他们脑袋了,我们就让匈奴看看,大家手中的刀剑,锋利一如当年。”
“是!匈奴要是敢来,我们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众人只觉一股豪气顿生,大声应了一句。秦珫已经换上了一身甲衣,准备出发。秦老太君亲自带人到府门口送他,“大郎,这是你第一次领兵打仗,记着,遇事多思多想,切莫鲁莽行事。你祖父若是看到你这一身戎装的样子,一定会高兴的。”
“祖母放心,孙儿一定不辱秦家威名。”
“大郎……要小心。”
秦绍祖的夫人甘氏说了一句,声音都有些哽咽了,这是去打仗啊,当娘的心马上揪了起来。秦珫媳妇于氏跟在婆婆身边,不敢哭,可是眼眶微红。她都不敢说话,生怕一说就忍不住哭出声来。“莫要太往北边,祖母等着你回来报捷。”
秦老太君笑着说了一句,亲手为秦珫整理了一下头盔上的红缨。秦珫翻身上马,冲父母抱拳行礼,又看了妻子一眼,打马离开。“父亲,父亲——”他三岁的幼子守义只觉今日的父亲穿着铠甲格外亮眼,大叫了好多声,想要父亲抱抱自己,结果看父亲一句话不和自己说就打马走了,嘴巴一瘪,有点伤心。于氏连忙低声哄着。秦老太君走过去拉起了守义的手,守义抬头看向老太君,“老祖宗,父亲干什么去了?”
“你父亲去打仗了,打跑匈奴,保护百姓。”
“父亲好厉害。”
守义一听到“打跑匈奴”四个字,能打跑别人的都很厉害,他忍不住赞叹了一声,“老祖宗,以后我也要像父亲一样。”
“好,守义以后也做将军。”
“我要做大将军,我要做大将军!”
守义乐得甩开秦老太君的手,在府中跑着大叫,于氏连忙叫丫鬟婆子追上去护着,秦老太君摆手止住了,跟甘氏和于氏说道,“男孩子,不要太过娇养了。守义三岁了,可以开始启蒙读书,明年可以开始习武了。”
于氏有点舍不得,她知道相公和两位叔叔都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真舍不得儿子吃苦,可是老太君的话,她不敢反驳,连忙应了声是。甘氏也跟着点头,“母亲放心,我会和将军商议。”
她说着又担忧地看向秦珮,女儿嫁到林家她是不肯的,现在老太君做主将女儿留下了,她又忍不住担心。秦老太君也无心与她解释,示意秦珮去扶着甘氏回去,母女俩也要说说话。平时觉得家中人也不少,现在秦绍祖带人去城楼,秦玉跟着他爹去看看,二郎带人准备巡城之事,人走了后,家中一下好像冷清了,南嬷嬷扶着老太君回到了议事厅。家中男人们出去做事了,老太君就是定海神针,要端坐在这儿镇着。秦珫在北地追击匈奴,发现匈奴人这次狡猾了,都乔装改扮成匪徒的样子。他与这些“匪徒们”相遇打了几场,有胜有负,胆子也大了些。只是,“匪徒们”越来越多,有向石城靠拢攻城之势,这是最坏的结果了。他不敢耽搁,两日后赶回石城。“祖母,父亲,这次匈奴人入关的约莫有四五千人,几个小部族都倾巢而出。他们之前都在雁山附近的村镇抢掠,村民们逃的逃死的死,他们找不到粮食了,看那样子,是要合兵往石城来了。”
四五千人!石城如今的守军也才三千人!秦老太君叹了口气,跟秦绍祖说道,“你尽快向京城递送战报,安排人出城求援。另外,召集城中官员商议,看看是否要将百姓疏散一些出城。”
“母亲,当年父亲在的时候,没有疏散过百姓……”“此一时彼一时。当年你父亲相信顾家大局为重,就算不是姻亲,听说匈奴攻城,必定会第一时间派兵援助,如今不一样了。北地很多逃出来的百姓,如今都逃到了石城,若是守不住……想想当年的雁门关,给百姓们留条生路也好。”
“是,儿子明白了。”
“祖母,就算疏散百姓,是不是要设个时限?”
秦琅想了想,提醒道。秦老太君赞赏地看了他一眼,看向秦珫。秦珫会意,“孙儿估计,匈奴人合兵攻城,约莫还要五六日时间。”
“那就以三日为限吧。”
“儿子这就去召集城中官吏将领们商议此事。”
秦绍祖犹豫了一下,劝说道,“母亲,不如让甘氏他们照顾着您,也先离城吧?”
“我不走!”
秦老太君摇头,“我十六岁嫁到石城,如今已经快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里,我陪着你父亲,从未离开过石城。于氏的娘家在石城南边,你让于氏带着守义几个出城,我要留在城中。有我在,城中父老们也卖我这老太婆几分面子,守城之时,我还能带着人给你们送吃的喝的。”
“儿子不孝,让母亲操心了。”
秦绍祖嘴唇嗫嚅着,几日来,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你这几天,也辛苦了。”
秦老太君也夸了秦绍祖一句。自从知道林家不能依靠后,秦绍祖这几天倒是真的尽心尽力安排防务,缺乏经验,想得不周到,有众人描补着,总能补足,总比到处想靠人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