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除夕这一天的下午发生了那样一场闹剧,但在晚上,整个大家族依旧吃了比较丰盛的团圆饭。
吃馄饨应该算是华夏部分地区过春节时的习俗了,不过王德孚本人并不是很喜欢吃馄饨,而且他对自己家族中女性成员没资格上桌的现状极为不满,所以他几乎一言不发地吃完了团圆饭。
没有人再多说王德孚什么了,反正以前他的形象就是“叛逆无礼”,现在他就算依旧如此,可有了个“前途远大”的标签,他就可以被宽容对待。
而在王德孚看来,这团圆饭还不如与自己这一房的母亲、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一起开开心心地吃,而不是迫于无奈地和王老太爷一桌。
这个时代过节自然没有什么春节联欢晚会,但是却可以收听广播节目,里面有个皇家广播电台,会向华夏全国发送欢度春节、祝福全体国民的内容,据说会是皇室中最有排面的公主亲自播报,然后还有不少庆祝春节的节目,以广播的形式,呈现给听众们。
等到以后黑白电视机普及的话,或许就可以通过电视来观看庆祝春节的节目了。
团圆饭之后,家族中的那些小家伙们,兴高采烈地去放起了烟花,在这个娱乐匮乏的时代,对孩子们来说,放烟花是一件极为有趣的事情,所以几乎每个孩子都期盼着过新年。
而大年初一的话,孩子们则会结伴出去一家一家的拜年,拿到苹果、桔子、零食等年货,别提有多开心了,在这个时代,乡里乡亲的关系十分紧密,可能祖宗都是一家人。
王德孚忍不住欣赏了一下这个时代的烟花,发现它的品种、花样比后世还是差了不少,但是在欣赏的同时,依旧让他产生了触动,这样的触动,意味着又是一篇新的散文,正好投给同样向他约稿的《华夏散文》。
凭借《听雪之夜》在散文领域出道的王德孚,可谓出道即巅峰,除了逼格最高的《散文家》还没有向他约稿之外,另外两大散文杂志《美文》、《华夏散文》显然已经被王德孚的才华征服。
散文写得好不好,其实也是一目了然的,甚至可以说,随着白话文的越来越普及,散文就好像成为是当代的诗歌,最能展现一位作家的文学才华,也最能展现出文章之美。
至于小说这种体裁,则与散文有着很大的区别,要是用写散文的风格去写长篇小说,那估计作者自己都要写得痛苦死,读者也会看得痛苦死,一味卖弄文笔的小说绝对不是好小说,对通俗小说来说,可读性与趣味性才是最重要的,文笔流畅即可。
王德孚因为看了这个时代的烟花,而写了一篇《烟花不堪翦》,中心思想大约是感叹时光无情,以及对时间的思考,里面自然而然又出现了好多可以给后世的中学生引用的“名人名言”,逼格满满。
散文家就是这样,不管去了哪个地方,看到怎样的景色,都能根据这些景色,写出融入自己哲思的散文,好的散文,给人的第一感觉,肯定是这作者是真的有才,一个明明看起来很普通的场景,都能写出花来……
好的散文当然也是修改出来的,这大概就好像古人写诗时,要“炼字”,像“推敲”这个典故,就很经典,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这个发生在诗人贾岛身上的典故,要不然又得骂水了。
王德孚写散文,恨不得那些融入自己哲思的句子,句句经典,能够当后世签名的那种,或者是最喜欢被文艺青年们引用的,仿佛只要引用王德孚散文中的金句,就能展现自己的文学素养。
这样的写作态度,也是他能够写出经典散文的原因之一。
就在王德孚放空自己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去时,有人敲了敲他房间的门。
王德孚暂时放下了笔,对着房门说道:“请进。”
稍稍出乎王德孚意料的是,打开他房门进来的,却是他的二哥王德民。
在王德孚的记忆中,他的二哥王德民是个非常沉默寡言的男人,也不是很被王老太爷喜欢,但他却不会选择像王德孚那样,进行最激烈的对抗,他是无声的对抗。
王德民独自选择去魔都发展,在当时也引起了比较大的波澜,就连大哥王德新也不是很同意二弟这样的选择,可是王德民依旧没有和家里多说什么,因为在去魔都之前,他已经自己积累下了一笔钱财,所以他义无反顾地去魔都闯荡了。
大哥王德新还能说什么呢,他和母亲吴氏又给王德民凑了一笔钱,生怕王德民在王氏家族的势力根本触及不到的魔都吃尽苦头,哪怕王德民去苏州大市发展,他们都不会这么担心。
魔都这样的世界性大都市,能够在这座城市拥有影响力的,绝对是那种顶级的权贵了,王家这种大地主阶级,与大资产阶级一比,就low得不行了。
王德孚站了起来,给二哥拿来一张椅子,疑惑道:“二哥来我这,有什么事情吗?”
王德民看了一眼王德孚的书桌,有些不好意思道:“我来这是不是打扰了三弟你写作了?”
王德孚笑着掩饰道:“没有这回事,我刚刚也就在随便看看杂志。”
王德民似乎对接下来自己要说的事情难以启齿,他扭捏了一会儿,才道:“三弟你现在是作家了,会不会写电影剧本?”
王德孚的脑中瞬间闪过无数经典电影的剧情,将这些剧情变成剧本,对写作天赋顶尖的他来说,完全没有任何难度!
所以王德孚露出了胸有成竹的微笑,他自信满满地说道:“二哥你都认为我是作家了,难不成还有作家不会写剧本的?剧本也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写剧本只是一种基本操作!”
王德民听到三弟这么说,他似乎更加坐立不安了,最后才艰难地说道:“我说的电影剧本,是H电影的剧本。”
“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