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得足够的战略缓冲区,以及对粮食产地的觊觎,华联议会通过了大进军计划,第一次主动开启了内战帷幕。
继**军北伐之后,又一支新的军队在中国东南沿海崛起,对着天下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不得不承认,这里跟想象的状况有很大的出入:整个村子找不出几幢两层的房子,仅有的一条穿过村子的水泥路宽也就一米多。
这还是为了方便时不时前来的运输车队,不然连一条像样的道路都很难见到。许多地方,还是砂石路呢,一到下雨天,就坑坑洼洼。
在群山之中蔓延扭转的道路,此时排满了长长的车队,连绵十数里,络绎不绝。
这些都是华军第一军的车队,主要以运输卡车为主,装满了士兵、武器、粮草,是后勤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也有少量用于战斗的装甲车,不过并不是战斗的主力,仅仅是步兵师里面的附属战斗配备。
在步兵师里配备大量装甲车甚至是坦克,这其实是很愚蠢的行为,钟泱当然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
历史上的二战,英法在战争刚开始之时就曾经拥有着先进的坦克,但却分散在了庞大的步兵队伍中,没有集中起来使用。
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德国的装甲集团军作战模式,使得他们在欧洲战场上纵横无敌,洗刷了一战的耻辱。
从此,闪电战成为了欧洲所有敌对国家最为恐惧的名词,让人畏之如虎。
庞大的车队很难以高速行驶,粤北地区群山绵亘,地势复杂,也的确不适合大兵团的展开。所以李少杰才派出了一个武装突击团作为先锋,而自己则亲率三万主力,紧随其后。
一直到了晚上七八点钟,周围都是乡村,很难看到亮光。寂静的山野间,只有发动机的轰鸣声还在回响。
此时整个村子都很安静,只是这群这些来客的走动似乎惊动了这里的家狗。在路旁的草丛中,一些星星的亮点也点缀着农村特有的夜色。
在接下来的几天,还有着部队络绎不绝的赶来,那是程文力所率领的第四军。他与李少杰的第一军一切配合,作为攻击湘赣的中路大军,也是此次会战的绝对主力,有着人数超过八万的部队。
为了此次战役,华军的正规部队倾巢而出,是一支总数超过二十万的庞大军事力量地方防御任务则由守备民兵和武装警察接手,兵分三路,意图一举荡平湘赣。
华联政府于一月三日决定派兵入湘,遂命第一军第7、第8旅先行入湘。到了本月十日,军部任命李少杰为华联政府军第一军军长、北伐前敌总指挥。
十二日又派第第三军第10、第12师和一个**团入湘作为第一军的后援。第一军第8旅于一月十六日在衡阳西北金兰寺地区击退对李济深的麾下叶辛所部的发动进攻。
按照此前在军事会议上商讨决策的计划,由李少杰和程文力麾下的部队组成联军,李少杰出任该路大军的敌前总指挥,负责承担中路的作战任务,途径湘南,目标直指南昌
而左路大军是李宗仁所部,负责侧翼迂回,和主力军形成犄角阵势,剑指长沙
右路军是王立文的装甲师团,由地形相对平坦的粤东一带出击,绕道福建的龙岩和三明,同样兵锋对准了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第一军的车队的离开得很平静,坐在车上,叶举满脸感慨,甚至还没来得及和韶关的家人道声别。
在这个古镇里,他也曾留下过脚印,留下了弥漫在空气里的感伤
他还有军务在身
原本就处于敌对状态,更是由于前阵子谈判不欢而散的缘故,双方关系完全破裂。在双方的交界地区,华军早就布置了5个步兵师,总兵力高达5万以上。
如今更是三军齐动,战车轰鸣,对着湘赣一带的李济深和白崇禧步步进逼,虎视眈眈地欲跃马挥刀、卷地杀来。
就在宜章县的这一块界碑处,华军在长达数百公里的边境线上重兵压境。李少杰带领着主力部队,三日前才在广州城内完成了誓师,而今便已悍然跨过省界,朝着**军的李济深所部所在地推进,完成当年所没能完成的清剿任务。
因为当年的兵败离粤,李济深所部已然不成气候,纯是靠着李济深自己在**党和黄埔学生中的威望,强撑起了一个架子。
仅就边防设施而言,李济深的部队从边界线到纵深的布置是:第一道为铁丝网,凡方便出入的地段外敷**钢丝套,人或牲口误入,不得出来,常可见到牛等被缠在里面的遗骨。
第二道是3米宽2米深的堑沟,沟边是10米宽的松土带,拖拉机常作耕耙。挨着的是5米宽平整的碎石面巡逻路。在2公里外是标准更高的巡逻路,路边15米高的瞭望铁塔一公里一座,不远处有一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