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最终巴基斯坦军方向华夏联邦方面建议,让志愿军把帕米尔高原驻守的另外三个华联陆军步兵师投入克什米尔战场,并且最好还是接替巴基斯坦装甲部队的防卫任务,让巴基斯坦军能够投入这次进攻印度本土的军事行动。
巴基斯坦装甲部队一旦空出手来,则可以星夜南下,驰援中路战场,协助援巴志愿军的战士们一同歼灭印军残余部队,并且跟随志愿军一起进攻印度北部地区。
有了志愿军部队作为大军的先锋,巴基斯坦装甲部队完全能够呆在后方,协助志愿军扫清印军残敌,控制这一带的主要城市。
至于为什么要提出由巴基斯坦的机械化装甲部队随同志愿军一起南下。这主要是为了在第一时间内。由巴军来接管印控克什米尔谷地。
最好别让中**队出现在台面上,毕竟国际舞台上,这点矜持还是要假装以下的,也是为了贯彻战前华夏联邦政府所提出的,关于尽量保持中国秘密参战的方针。
因为是新式部队,作战方式也与以往不同,所以中国士兵在战场上暴露的机会并不大。可一旦进入城市,那就需要士兵来维持当地的秩序。
这就等于让中国参战的秘密提前大白于天下,甚至引发美国的干预,如果美军也派遣部队登陆印度。协助印军作战,那很可能会引发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
这种事,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都在极力避免的。
因此。还是由巴基斯坦的士兵来控制这些新占领的城市为好。而华夏联邦军的总参谋部,也发出回电,同意了巴方的这一建议,并且随即下达命令,让还在帕米尔高原地区待命的三个新型快速反应师,立即向克什米尔境内开拨。
同时,也让他们前去接替登东防区西侧巴军机械化装甲部队的地方防务,而巴军装甲部队则必须要在华夏联邦同意增兵后就马上撤出防线,并且向列城以南100公里的志愿军部队对印军中路部队的包围圈急行军,然后就是准备参与这场歼灭战。
这样一来。印军的日子无疑更难过了,只可惜他们现在还不知道,为了等待巴基斯坦的机械化装甲部队,以至于对印军的围歼推迟了1天的时间。
并且为了尽量减少自己部队的伤亡,志愿军高层决定这次的围歼战将该由巴基斯坦装甲部队打头阵,志愿军部队则在后方提供火力支援和执行外围阻截可能之逃敌等这些任务。
所以,现在就让巴基斯坦的机械化装甲部队来一雪过往一直被印度军队凌辱的前耻吧。
一日后,巴基斯坦的机械化装甲部队终于赶到了战区,并且在当日就顺利完成了进攻的一切准备。
而在当日夜晚,巴军立即连夜发起了对印度中路军的总包围和歼灭作战。结果是早已注定的,无论是兵力还是兵器,巴军方面全部占优。
华夏联邦与巴基斯坦双方,总共计投入了三个机械化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以及另外5个**装甲旅。
至于兵器方面。华夏联邦拥有先进的装甲战兽这种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更有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帮忙。这是印军无法比拟的。
就算是巴基斯坦自己那些不是很先进的主战坦克,可用来对付印度的步兵师确实绰绰有余,这样一算计下来,就发现巴军已经明显地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那么印军的惨败是理所当然的了。
而更为值得一提的就是,身为军人荣誉感强烈的印军指挥官,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接受巴军所提出的投降通牒,所以会继续坚持死战。
这样的结果,就是他所直接指挥的两个**装甲旅被全歼,以及两个机械化步兵师的师长看势不妙,选择了违反了上级的命令向巴基斯坦投降,以避免被全数歼灭的这个命运。
眼见大势已去,并且还要面对如同潮水一般向自己涌来的巴军坦克部队,印度中路军的指挥官在绝望之下,选择了饮弹自尽。
作为军人来说,他的严格地贯彻了其所一直坚持的军人之心,就是这种应该以战死沙场为最终归宿的军人思想作风。
单纯从这一点来分析他的品格,也还算是一个真正的铁血军人。可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官,他那思绪不清的作战指挥方式,害了他麾下的众多将士。
虽然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无疑是每一个军人应该具备的,但作为指挥官,胜利才代表了一切!
这一次,印度在西路战场上一共投入了超过5个步兵师的兵力,还包括额外两个**装甲旅和两个**炮兵旅,可如此大规模的地面部队,在半个月日之内就全部被歼灭。
印度在整个西巴战场上,就几乎损失了10万的士兵,还有大量的武器装备。
即便这些部队全都以步兵为主。加上印度士兵的抚恤很低。所以总的损失并非不可承受。对于印度的主力装甲部队来说,巴军本次战役所造成的损失,也并不是非常大。
而全部10万士兵的伤亡,相比于印度总共在克什米尔投入的65万兵力来说,也远远没有到达让印度伤筋动骨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