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些学者猜测,可能是由于远古发生过一次急性传染疾病而造成全城居民的死亡。然而这一说法也有其漏洞,因为无论怎样严重的传染病,也不可能使全城的人几乎在同一天同一时刻全部死亡。
从废墟骷髅的分布情况看,当时有些人似乎正在街上散步或在房屋里干活,并非患有疾病。古生物学家和医学家经过仔细研究,也否定了因疾病传播而导致死亡的说法。
于是,又有人提出了外族人大规模进攻,大批屠杀城内居民的说法。可是入侵者又是谁呢?有人曾提出可能是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然而事实上雅利安人入侵的年代比这座古城毁灭的年代晚得多,相隔几个世纪。智能工厂1322
因此,入侵说也因缺少证据而不能作为定论。
在对“死丘事件”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一种奇特现象,即在城中发现了明显的爆炸留下的痕迹,爆炸中心的建筑物全部夷为平地,且破坏程度由近及远逐渐减弱,只有最边远的建筑物得以幸存。
科学工作者还在废墟的中央发现了一些散落的碎块,这是黏土和其他矿物烧结而成的。罗马大学和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的实验证明:废墟当时的熔炼温度高达1400—1500c。
这样的温度只有在冶炼场的熔炉里或持续多日的森林大火的火源才能达到,然而岛上从未有过森林,因而只能推断大火源于一次大爆炸。
其实,印度历史上曾经流传过远古时发生过一次奇特大爆炸的传说,许多“耀眼的光芒”、“无烟的大火”、“紫白色的极光”、“银色的云”、“奇异的夕阳”、“黑夜中的白昼”等等描述都可佐证核爆炸是致使古城毁灭的真凶。
可是历史常识也就是地球类知识的范围以内又告诉所有人: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才发明和使用了第一颗原子弹,远在距今3600多年前,是绝不可能有原子弹的。
地球的常识为多数人划上一条界线,这也是主流科学界最大的问题,凡是不符合主流的就认为是离经叛道,是绝不可能,也绝不可以的。
不过现代科学主义者不会如同中世纪的罗马教廷那样,在你胸口烙上一些字,然后再送上火刑架。现在是文明社会,最多把你送进精神病院,然后给你服用超量镇静剂,直到你彻底变成傻子。
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在宇宙射线和电场的作用下,大气层中会形成一种化学性能非常活泼的微粒,这些微粒在磁场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并变得越来越大,从而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球形“物理化学构成物”。
形成这种构成物的大气条件同时还能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积累多了便会发生猛烈的爆炸。随着爆炸开始,其他黑色闪电迅速引爆,从而形成类似核爆炸中的链式反映,爆炸时的温度可高达1。5万度,足以把石头熔化。
这个数字恰好与摩亨往达罗遗址中的发掘物相一致,而根据现场的证据进行推测,摩亨佐达罗可能是先被有毒空气袭击,继之又被猛烈的爆炸彻底摧毁。
而在古城的大爆炸中,至少有3000团半径达30厘米的黑色闪电和1000多个球状闪电参与,因而爆炸威力无比。
还有人认为,摩亨佐达罗毁于外星“宇宙飞船”。英国学者捷文鲍尔特和意大利学者钦吉推测。3500年前,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动力飞船在印度上空游弋时,可能意外地发生了某种故障而引起爆炸,以至造成巨大灾难。
然而在主流科学界中,对于外星人是否存在至今仍是一个尚待争论的话题,故此证据不足。因此连飞逸从宏立书院得来的资料,也没有把这些记录上去。
在印度古代梵语叙事诗《摩呵婆罗多》中有一段关于战争的描写:“好像自然的威力一下子迸发了出来。太阳在旋转。武器的热焰使得大地熊熊燃烧。大象被火烧得狂奔,想躲避这可怕的灾难。河水沸腾,百兽死去,敌人一片片倒下,尸体狼藉。马和战车都被烧毁了,整个战场一片大火劫后的景象。海面上死一般的沉寂,起风了,大地亮了起来。这真是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死者的尸体被可怕的大火烧得肢体不全,不复成形。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或听说过这样一种武器。”
英国科学家杰汶波尔和意大利科学家温琴季还提出一个惊人的假说:莫恒卓达罗城遭受了和日本东京的一样的命运!
在这片时空之中,华夏联邦在日本本土投放了核导弹,让东京划成一片废墟,至今仍是一座死城。据估计,两万年后,那里的核辐射才会衰减到能够适合生物居住的地步。
摩亨佐?达罗遗址出土了大量印章,这些印章有玉石,有铜,刻画了数百个字符图形,这些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有许多类似之处,这些文字至今仍然未能释读成功。
艾利希。冯。丹尼肯根据一部著名的古印度史诗《摩诃波罗多》,记载了科拉瓦人和潘达瓦人、弗里希尼人和安哈卡人打的两次激烈战争,他们都居住在印度恒河上游,时期大约是在公元前2500年。智能工厂1322
艾利希。冯。丹尼肯在科幻小说书《诸神的战车》描写在古城发掘中,发现了许多人体骨架,从人体姿势来推断,当时人们有的正在沿街散步,有的正在家休息。
这个灾难像是突然降临的,摩亨佐达罗城的4至5万人口几乎全部死在同一时刻。书中描写摩亨佐达罗城发现了大量经过瞬间高温而形成的玻璃化石头样本。科学家认为唯一能让这些石头在瞬间发生热波和冲击波的爆炸物只有核武器。
书中假说,疑是核武器的武器毁灭了印度上古时期的摩亨佐达罗城,从而导致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衰亡。
摩诃婆罗多一译“玛哈帕腊达”,是古印度两大著名梵文史诗之一,另一部是《罗摩衍那》。这2套书目前都有翻译的,其中的摩诃婆罗多有翻译6本的,有翻译不同版本的,台湾的版本比较好一些。
摩诃婆罗多全长74000颂,这种计算单位名为“输洛迦”,是古印度常用的诗体单位,每颂两行32个音节,此外还有一些散文句,总共有180万个单词,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一,是《罗摩衍那》的四倍。
相当《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总合的10倍。世界上只有藏族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和吉尔吉斯族的史诗《玛纳斯》可以与之媲美,如果持续不断地念颂,得两个星期才能念完。
摩诃婆罗多对于印度的哲学和宗教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中第六章中的《薄伽梵歌》已经成为印度教的经典。
“摩诃婆罗多”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王后裔”,摩诃是伟大的意思,讲述的据说是创立印度王国的婆罗多王后裔的故事,在古代印度以口头吟诵的方式创作流行,后来流传到亚洲各国如印尼、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斯里兰卡等国度,是亚洲文化的远古源头之一。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要按人口来算它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有大约十亿信徒,其中的九亿五百万居住在印度,仅次于拥有超过20亿信徒的基督宗教和15亿信徒的伊斯兰教。所有的印度教派别都以撰于公元前1500年的《吠陀经》作为经典教义。
在此之外,各派别还各自信奉其他不同的经文。“印度教”一词是19世纪时期的欧洲殖民者创造的。印度人自古以来则以多种名字来称呼自己的宗教。如“永恒的达摩”、“吠陀信仰”,等等不少叫法
事实上,印度教不同教派教义的区别很大,甚至大于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之间的差异。因此也有观点认为印度教不是一个单一的宗教,而是一族有一定共同点的宗教。
印度教是印度的传统宗教,与佛教也颇有渊源,它在约公元前2000年随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而兴起的,起源于上古的原始崇拜和巫术。
一般认为,印度教源于古印度吠陀教及婆罗门教,大约在9世纪,印度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商羯罗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教义,对婆罗门教进行改革而形成了印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