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因河南王娶妻一事来到京城已有一月有余,也是时候返回陇州治理当地的诸多事务了,于是李渊便带着儿子入宫辞别二圣。
大兴宫,中华殿。
隋文帝杨坚召见了入宫辞行的唐国公李渊以及汉王杨谅、右仆射杨素、左仆射高颎。
“营州总管韦冲从营州递来的折子上,提到了高句丽平阳王高元联合靺鞨派兵骚扰大隋边境一事。”杨坚缓缓开口道。
宰相杨素拱手进谏道:“高句丽一直是我大隋东北大患,近些年来屡次挑衅大隋天威,侵扰辽西,可谓是嚣张至极,臣愿领兵伐之。”
话音刚落,众人面面相觑,沉默不语,杨坚无奈看向一旁低头的李渊,问道:“渊儿,你可有不同意见?”
李渊听见皇帝喊他,慌忙抬头,紧张道:“臣……臣以为此时冒然讨伐尚有不妥。这一来,高句丽虽然骚扰大隋,但依然年年向朝廷进贡,而且并未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因此师出无名,反之还会引得周边各族纷纷倒向高句丽共御大隋。二来嘛,便是最为头疼的。高句丽国力日盛,如若冒然与其开战,于国不利。”
大隋左仆射高颎微微点头表示同意,可是杨素却一脸不悦,斜眼看向胆小如鼠,畏首畏尾的李渊。可是皇帝都表示赞同,杨素也不好再言。
杨坚又看向坐于左侧桌案的杨谅,喊道:“谅儿!”
杨谅连忙拱手道:“父皇。”
“你早已过弱冠之年,也是时候离京就藩了。”杨坚淡淡道。
“儿臣不愿离开父皇……”杨谅略显沮丧,他确实舍不得离开京城,因为一旦自己离开了,那么离储君之位又远了许多。
“雏膺总要离巢,去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父皇老了,无法一直庇佑于你,你要自己学会成长。”杨坚的一番慈父劝告使得杨谅也不好继续推脱,只能点头同意。
皇帝言毕,原本不悦的杨素再次拱手道:“陛下要以何地为汉王治所?”
“并州!”
此言一出,众人震惊。并州可是一直是秦王治理,但因为秦王违背律法,皇帝便罢免了其并州总管一职,但事情连一月都未过去,皇帝就要将并州交于汉王,这明显是在激怒秦王啊!
“并州总管一职还在空缺,你去接任。另外,平昌县公宇文弼原先任并州总管府长史一职,但因其父去世而离职,如今丧期已过,朕的诏书想必也已送达并州,调他复职,来辅佐你共同治理并州。”杨坚说道。
杨谅连忙走出桌案,对着皇帝跪拜道:“儿臣谢父皇隆恩,儿臣定不负父皇重托,定让并州之民安居乐业,还并州太平。”
“这才是朕的儿子,这才是大隋的皇子。”杨坚欣慰地站起身子,众人也连忙站起,大臣们表情凝重,眼神各异。
半晌之后,皇帝摆驾御书房,殿中的众人也相继离去。
杨素自从皇帝任汉王为并州总管后便一直忧心忡忡,因为他从这里便已看出皇帝是多么宠爱这个儿子。倘若日后太子被废,晋王想登上皇位,是免不了要与这个弟弟一决高下的,到那时又将是一番腥风血雨。
不远处的高颎也尤为烦心,因为他是极力拥护太子的。如今太子因不顾朝廷礼法,专宠妾室云氏,而与皇帝、皇后生隙,东宫之位摇摇欲坠,而皇帝又此时重用汉王,这是何意?难道是皇帝心生另立储君之念了吗?
杨素快步追上同样惆怅的高颎,不怀好意道:“听闻高大人之女在东宫备受冷落,近日来身体还不适,找了太医去看也迟迟不见好转,我那正好有一些陛下前些日子赏赐的上好人参以及鹿茸,不知高大人可否赏脸光临寒舍,随我一同去取。”
“杨大人日理万机,还要整日往晋王府里跑,本官还是不去叨扰杨大人了。”
说完,高颎拂袖而去。
大兴宫,殿后苑囿。
苑囿是皇帝以及妃子平日游玩之处,这里景色宜人,空气清新,是皇宫之内少有的清闲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