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面对的世界更广阔时,以前一直觉得不能面对的伤痛也变小了许多。
范子衿就是这样,当他日常所做之事就是让一个国家变得更强大,眼界放在全天下时,父母给他的伤痛变小了很多。
有很长一段时间,范子衿甚至都想不起来他们,如果不是范思文一直在他面前找存在感的话。
等到他回京,终于想起他还有一双父母时,他已经有了乖巧聪慧的长子,能给他们的精力更小了。
直到再面对父母时,他的心里已经没有了怨忿,从心到身都透着一股冷漠。
此时,他是安国公,有皇帝的信重,全京城的人都知道范思文以前宠庶轻嫡之事,所以以前能决定他命运的人已经再也伤害不到他了。
他甚至只能借助他母亲来博取他的注意,自己再与他们纠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因为整个范家都要仰他鼻息。
范子衿颇有些自嘲的撇撇嘴,将目光放在他的工作上。
他并不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以前努力读书不过是想得到父亲的几句夸赞,一些注意力,而后是努力科举是为了有资本保护自己,保护他在乎的人,所以他的理想一直是利己的。
他不会像齐浩然,小小年纪就挥着拳头说要当大将军,为国收回故土,或是直接立志让天下百姓过好日子,他没有这么崇高的理想。
一直到现在,他的理想也是协助大表哥治理好这个国家,守护好他们打下的天下,名垂青史。
而实现富民强国不过是他实现自己理想的一个必经途径罢了,范子衿知道自己自私自利,这一点他有很清楚的认知。
不过其他大臣不这么认为,大齐士林也不这么认为,后代史学家们更不这么认为。
大家一致认同范子衿是个品德高尚,忧国忧民,为国家,为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在后世,史学家们评论齐修远是一代明君,其开明心胸,文韬武略胜过唐皇汉武。
而齐浩然就被誉为战神,若没有他,大齐江山不可能那么稳固。
而荣轩和范子衿则被誉为贤相,其中范子衿因为从政时间更长,且颇有政绩被列为大齐第一贤相。
历史上认为这位贤相因从小经历坎坷(史官们憋坏的把范思文嫡庶不分载入史册),长大后心志坚定,心怀大志,不以儿女情长为重,因此一生做下了不少功绩。
如果说齐修远撑起了大齐的天,而齐浩然是齐修远手上的支柱,那么范子衿就是支撑这些支柱的基石,因为众所周知,大齐建国的军费及开国后的经济一大半是靠范子衿撑起的。
如此壮举,非大智慧,大心胸者不可为。
因为设身处地的想,谁也不能不愿意拿出这么多钱来支撑一个未必成功的造反事业。
加上后来官绅一体纳粮,开海禁,劝课农桑,大力支持商业贸易,开启边贸,收服大元与西夏等都有这位贤相的身影,因此范子衿更被人推崇。
而且这位贤相在教育界也很有名,他有两子一女,女儿且不必说,两个儿子却都优秀得不得了。
其长子也为一代贤相,次子在外交界尤其有名,收复大元与西夏,让两国对大齐称臣,便为属国,他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养出两个这么厉害的儿子,堪称教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