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有一个强国做过这样的尝试。
即使是像大嘤帝国这样的霸主,拥有众多的殖民地。他们对殖民地所做的事情也只是掠夺而已。
这也许是受到欧罗巴殖民主义传统的影响。
他们对殖民地的开发也仅仅局限于开设种植园和挖矿。
而且总是对殖民地课以重税。将殖民地当做是吸血的对象。
复兴军并不这样,他们将本土宝贵的人力输入到新地盘上,而不是像大嘤一样将殖民地建成流放罪犯的监狱。
复兴军是反其道而行之,宁愿减缓本土的发展速度,也要去开发那些新领地。
一开始的时候,那些欧罗巴的精英们还不理解。
他们觉得董书恒一定是疯了。
直到复兴军成立了大华夏圈,建立自由贸易市场之后。
他们才恍然大悟。
原来董书恒真正要建立的是一个新的市场啊。
那些复兴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新地区,并非是一贫如洗的地方。
这些新市场因为走的都是工业化的路子。即使是当地的农业也都是各种大小农场,实行的是大规模的种植模式。
而且董书恒一点都不吝啬对当地基础设施的投资。像新华岛这样蛮荒的地方,他都利用自己在西太公司中的决策权。
促使公司在岛上建造了完善的港口设施。
原本公司上下都觉得这个港口建造的有些超前了,这里根本就不需要这样大的港口。
但是现在他们在当地发现了丰富的红木资源,红木可是最上等的家具原材料。
这个港口的价值一下子体现出来了。
现在陆顺在北奥建立西太的分公司,这个位于新华岛南部的港口作用一下子就突显了出来。
在西加拿大地区这样人迹罕至的地方,董书恒都让人建设了从朱州和东洲连接中部大湖区开拓地的道路。
虽然到现在为止,这里也只有几十万的华人开拓团。
这时候建设道路肯定是没有收益的,但是他依然还从本土调动资源去将道路给建造起来了。
有了道路的连接,新的定居点也就有条件建立起来。
这是在用投资刺激市场。
经济有时候就是这样奇怪,看似是在做一件无用的事情。
但是却实实在在创造了产值。
就比如从朱州到大熊湖湖北地区的道路。
修建起来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人力是从本土、扶桑和半岛招募的。
这些人吃的粮食,一部分从当地的开拓团那里购买,一部分从远东和关外的农场购买。
这些地方的粮食都是大规模种植,种粮食的人是不需要这么多的粮食,他们必须要将粮食给卖出去。
另外修路还需要炸药、建材等物资,这些东西一部分从当地就地取材,一部分从本土的工厂运来。
工人的工资一部分是官府发放,一部分是用沿途开发的土地抵扣。
这个过程中政府付出的就是货币、土地和各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