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个离间之计,其实大多都是出自于唐小宝之手。天权军化妆进京,四处散播谣言。同时,出重金收买官员。
大圣王朝的那些个官员们早已腐败不堪,其中不乏见钱眼开的官员们。这些人收了银子,且平日都是害怕小定王登基的奸臣们。
这些奸臣们知道小定王英明神武,一旦定王爷登基,他们这类人怕是都没有好下场。
而天权军在定王府故意埋下龙袍金印,故意露出破绽让人发现。由此接着引子,再在城中制造舆论。说小定王不日将登基,百姓们的好日子来了。
普通百姓们哪里知道这些了,他们只知道小定王做了皇帝,百姓们的日子怕是就有了盼头了。再加上小定王本就被封为了皇太弟,将来皇位的继承人选了。
百姓们自然也在传颂,说小定王若是当了皇帝,百姓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然后,天权军再在各处城墙四处张贴告示,上面都是各种小定王造反的口号。整个京城,瞬间被闹得沸沸扬扬。
那些朝中官员,又在陈德贵和赵才人的授意之下,纷纷上书弹劾。
对于陈德贵和赵才人来说,小定王是他们荣华富贵的绊脚石。将来圣帝龙驭宾天,小定王登基之后必然不会放过他们二人。到时候,他俩人的好日子一样到头了。
所以,无论如何必须扳倒小定王。至于那些不成器的流寇,只要没有威胁到京城,谁去管这些。
纵观整个华夏历史,离间计几乎是屡试不爽。之所以离间计屡屡奏效,源于两个因素,君王的多疑与人才的稀缺。
《孙子兵法》计篇有云:亲而离之。意思就是离间关系密切的敌军将领,使其发生矛盾,削弱其力量,进而击败敌人。
最早在春秋时期,周王朝已经衰危,分裂成了东西二周,他们之间互相争战不休。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西周的一位士大夫突然叛变,跑去了东周不说,还把西周的一些军事秘密泄露了出去。这让西周君王大怒,可却无可奈何。
然而西周的士大夫冯旦向他们西周的君主献策:只需黄金三十两,可除此贼。
冯旦秘密给那位士大夫写了一封信:昌敬启:事若有望,则行之,无望,则速逃。不要拖得太久,以免祸及自身。
书信故意落在东周手里,而东周守城官员很快查到了这份密信和那三十两黄金,于是告诉了东周君王。
东周君王一看这还了得,于是大刀一挥把这名投降的士大夫给咔嚓了。
这个计策在现在看起来漏洞百出,可就是能够迷惑东周的君王。究其原因,就是多疑猜忌惹的祸。
还有就是楚汉之争陈平妙计除范增,陈平领取了四万金,买通了大量楚军将士,四处散布谣言:项王屡次拒绝范增的忠言,害得大家多打这么些年的仗,听说,有人准备推举范增为王,取代项王,以后还要和汉军联合起来消灭楚国……
项羽立即信以为真,削夺了范增的兵权,范增一把年纪,从来都是尽忠尽责,见此羞辱,立即请辞。项羽也没有挽留,于是范增孤独凄怆地踏上了归乡路,最后病死途中。
此外还有三国时期的曹操智破马韩,隐蕃奉旨卧底离间东吴君臣,孙权明知是计仍然中计。
这是一条看似简单、也看似好行之计,但其之作用力、其之杀伤力却是惊人异常!很多时候,它甚至完全不啻于一支百万雄兵,且往往是计施之处,战局被左右、乾坤可扭转。
历史上的离间计可谓是不胜枚举,从春秋时期,在吴越相争之际,越国的大臣文种就曾为勾践制定过“伐吴七术”,而这七术当中,有一术便是“疆其谏臣,使之自杀,以弱其辅”。
而越王勾践时期,离间了伍子胥和吴王,最终吴国灭亡。
如果说古人尚且质朴,这些离间计还能奏效的话。大明王朝末年的名将袁崇焕,则也是崇祯皇帝中了黄台吉的离间计。
《明史》关于这事的记载是:十一月甲子天启七年,安置魏忠贤于凤阳。戊辰,撤各边镇守内臣。 崇祯元年春正月辛巳,诏内臣非奉命不得出禁门。 四年……九月庚辰,内臣王应朝、邓希诏等监视关、宁、蓟镇兵粮及各边抚赏。
史书的记载中,黄台吉离间崇祯皇帝。说袁崇焕和后金关系密切,想与袁崇焕一起进京灭掉崇祯。崇祯信以为真,不让袁崇焕大军进京。后来,更是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当然,袁崇焕在历史上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个忠臣,有人说袁崇焕误国该死。
可黄台吉这招离间计也颇受非议,有的人说这不过是满清的牵强附会。当时的崇祯之所以杀袁崇焕,并不是黄台吉的挑拨离间。
历史的真相如今已经无从知晓,不过唐小宝离间圣帝和小定王的关系,彻底的奏效了。
这其中,运气占据了极大的成分。主要是朝中奸臣当道,再加上陈德贵和赵才人等人的‘鼎力相助’,这才大事可成。
没有这些人的帮助,唐小宝是无法扳倒小定王的。正是这些奸臣的利益关系,使得小定王陷入了极大的危机。
圣帝已经杀机顿显,他不可能容许小定王继续做大下去。小定王击败了流寇之后,很快就会率军进京逼迫自己退位。
而小定王此时已经势大难制,圣帝是没有办法与之对抗的。禁卫军和小定王手里的精锐,都在小定王的控制之下。反观圣帝自己,似乎是已经被架空了的傀儡皇帝。
当然圣帝还是留了一手的,禁卫军将领的家眷都在京城,且都在东厂的控制之下。只要把小定王召回京城,再来个莫须有的罪名弄死,那么天下依旧是圣帝的。
至于那些流寇们,反正流寇们已经被瓮中捉鳖了。没有小定王,官兵一样能够将他们打败。于是,历史上相似的一幕再次重演,圣帝一道金牌急调小定王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