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流逝,又是十五日过去。
这段时间,顾正言除了应酬,大多数时间都在看书。
随着圣旨的发酵,来拜访的人越来越多,连张子鸣等白马学子都来了几次,甚至外地的读书人都有,不过好像再也没有看到齐风学院那几个学子。。。
这些拜访对顾正言来说,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刷刷名声,所以他也没有拒绝,都是谦逊以待。
甚至很多稍有名气的读书人,被顾正言的才华谦逊睿智所折服,不仅甘拜下风,还愿意交顾正言这个朋友。。。
一时间,顾正言的风头无两。
甚至还传出“紫阳不识顾子云,遍读群书枉称君”的说法。
顾正言对于这些虚名,表面很是谦虚,暗地里则爽得一批。
这种精神上被人崇拜吹捧的感受,真是。。。太爽了。
自己是个凡人,又不是什么圣人,别净整些虚的。
除了应酬和看书,顾正言还做了一个长远规划。
下河村虽然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但是有诸多不便,这都是日常生活必须考虑的事情。
比如医疗,诺大下河村,连个兽医都没有,生了病,只能靠老人的经验,弄些草药,勉强应付。
关键去城里成本太高,生了急病,还没走到,路上怕是都无了。
介于此,顾正言便和村长周全商量,让下河村几个不适合读书的孩子去医馆当个学徒。
比如栓子、水生等几个小男孩,读书真是毫无天赋,强行读书也是浪费时间。
还不如去学点东西,好回来建设下河村。
周全知道了顾正言的想法,激动得胡子一颤儿颤儿的。
一拍即合下,周全告知了这几个孩子的家中长辈。
知道是顾正言的意思,这些长辈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不过顾正言可没准备养着这些人,他顶多找找方富贵的关系,把这些小孩送进医馆,后面需要的花费,有什么造化,他才不准备管。
能稍微抬下,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良善,也需有度。
有适合读书的,也有不适合读书的,还有几个小孩,顾正言觉得是读书的苗子。
便和周全商量,重开村中学堂。
之前修房子的时候,学堂已经重新修葺好。
但一直没有上课,一是没有先生,二是村民也交不起束脩。
顾正言和洛书瑶可以时不时教授两句,但长期不可能。
随着时间流逝,这两个问题早就不是问题了。
现在下河村家家户户多少有点余粮,交个束脩还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先生嘛。。。
开玩笑,能和名震紫阳府的四绝才子待在一起探讨才艺,读书人还不跑得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