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对此是有几分把握的。
倘或人有疹子或者生疮之类,有时候可以用绿豆外敷,因绿豆有解毒的功效。
至于黄豆,也有健脾宽中,清热润燥之效果。
这两样生发成芽菜,对于北境冬日频发的这种血毒之症状,必定有预防跟改善之效用。
葛洪的《玉函方》宗旨便是“篱陌之间,顾眄皆药”,岂不正是如此?
如今这豆子并不算贵价,就算北境这里不多,那也可以从外地运来,横竖此物等闲坏不了,又便宜。
俞星臣却另有打算,他问龚知县:“本地有何产业?”
龚知县虽不知他为何突然问起,却面有为难之色:“回监军大人,此处并无什么特产,唯有一座药王山谷,药材能多些,但也形不成气候,至于粮食,种的是高粱跟谷子。”
俞星臣问:“没有种豆子么?”
龚知县一震:“这……以前还有种的,不过百姓们都觉着不如粮食实用,所以渐渐没有再种那个的了。”
俞星臣缓缓道:“北境这里,一到冬日,患血毒症的人不少。如今永安侯推断是因为缺乏菜蔬的缘故,接下来,必定要大量用到豆子,若都从外头运进来,一则不便二来价格必定会涨,所以……”
龚知县倒也聪明,立刻明白过来:“俞监军的意思是,让本县从此多种豆类?”
俞星臣道:“你要知道,此后北境一定会多用芽菜……及早打算吧。”
杨仪来到北境后,在武威施回元汤,顿时不管是贫民还是富户,风靡一时,此刻整个北境几乎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如今这芽菜既然能够预防遏制血毒之症,且北境又是这个冬季菜蔬匮乏的时候,芽菜又能果腹又且美味,若推行起来,豆子必定会供不应求。
龚知县心头澎湃,春安靠近定北城,土地虽肥沃,但百姓们所栽种的高粱谷子,自给自足已经不易,如果能够推行豆类,多多栽种,将来或许……简直令人眼前一亮。
杨仪之前在望凤河指点留意五味子的事,其实已经传开,北境各地的知县各都羡慕,可惜自己辖下并没有那种特色。
如今若是能够把豆子种好……
龚知县激动不已,眼圈都红了:“多谢俞监军指点,多谢永安侯费心费力,感激不尽。”
倘或真的能解决了这血毒之症,那自然是功在千秋的……而且又多了一宗致富产业。
龚知县退出,立即命人找黄豆绿豆来试验芽菜,又命衙役去县内找寻会生豆芽之人,双管齐下,以保万全。
杨仪在春安逗留了两日。
期间,有三个危重不治的病者去世,但其他的人却都比先前见强。
而龚知县叫人去生发的第一批芽菜也已经发了出来,从一颗颗圆溜溜的黄豆子长成了根茎粗壮雪白的豆芽,让从未经手过这些的龚知县众人啧啧称奇。
把芽菜熬汤,或者油醋凉拌,吃起来鲜脆爽口,龚知县感动的几乎哭出来。
只不过正如俞星臣所料,此地不种豆子,百姓家里也很少会储存豆子,仅有的两个豆腐坊存的最多,但要供给全县,自然是不够的。
但也聊胜于无,于是龚知县命那两个会生豆芽的人留在县衙内,专门负责生发豆芽,再教些徒弟。
生出豆芽后,便发给县内百姓食用,同时又联系商人,叫赶紧去外地采购豆子,不管是黄豆黑豆绿豆,一概都要。
紧锣密鼓地张罗这些的同时,龚知县已经开始召集县衙各位主簿差役,着手准备开春后让百姓们多种大豆之策。
县衙的各位差官们也颇为振奋,摩拳擦掌,感慨良多,说道:“怪道咱们县叫‘春安’,实在是叫对了,永安侯来到了这里,岂不是就安定了么?开了春后,必定更好!”
大家纷纷点头,称赞不已。
杨仪见此处的事情已经差不多了结,便欲启程。
临行这天晚上,杨仪问小甘这两日有没有看见黎渊,以及是否有薛放的消息。
小甘道:“我听他们说,最近周围似乎有……山贼的踪迹,黎大人应该是去料理那些了。”
但是薛放……却并无消息。小甘宽慰道:“加起来,十七爷才去了三天,这会儿只怕还不到冻土那边呢。要报信也早了点。”
杨仪闻言,便按捺不提。
这天晚上,杨仪翻看了会儿从药王神庙里带来的书——当时玄音子见她喜欢,便请她挑了几本,杨仪虽不愿夺人所爱,但见玄音子诚心诚意地,又道:“留在这里,经年也不会有人去翻动,在永安侯手中,却比在这里吃灰要有用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