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祥心情愉悦,指着随处可见的倡议书说。
倡议书的口号是“山门是我家,文明靠大家。”
孙明赞道:“非常好!可操作性强,同时又接地气。大家真是有心了。江主任,我们以后要好好配合一下。”
怎么配合。
没有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山门文化广场。这个新开辟的广场,面积很大。正如孙明设计的那样,有月牙形的阶梯,花坛,路灯,木凳,一应俱全。体育运动设施都已经全部到位了,很是齐备。
孙明望着远山出神。
山岚初升,氤氲无比。?黛青色的山峰,直插云霄,浮云一团一团地绕在山顶。林泉幽深,空气里满是沁人心脾的青草香气。?峰峦如聚,守着这一方好山水。
山门,一夜成名了。
这是多好的景致啊。
恰在这时,孙明的视线中,看到了三个奇怪的人。
这三个人是两男一女,年纪大点的,看上去是夫妻俩,约摸花甲年龄。
他们俩带着休闲帽,穿着卡其色的帆布马甲,男的挎着一个很大的相机,女的背着一个画夹,一看就是文化人。
旁边那个年轻人,则跟他们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乍一看,他就是灵活就业青年,来到这个尚且名不见经传的山门,说不定憋着什么大招儿。他像是社会的边缘人物,可能会画点画,还会写点诗,看他背上那一把显眼的吉他,应该还是一个民间歌手。
长头发、大胡子、懒懒散散的。
小青年背着一把吉他流浪到这,想干什么呢?晚上会不会在这儿睡觉?白天在民间收集民谣?会不会在文化广场卖唱?
孙明在心里默想着。
或许,这个人就是民谣界的鲍勃迪伦。
他们是山门迎来的第一批客人。
……
当然,孙明不会去冒昧打扰他们。
他们三个,在这片崭新的广场上闲庭信步,身边不时走过熟悉或不大熟悉的村民。
“现在,这个文化广场,已经成了山门的休闲和运动中心啦!不论早晚,都有人在这边锻炼,谈天说地,街上还在组织广场舞呢。上至老人,小至小孩,赶集的,走亲戚的,谁都喜欢到这儿来,走一走,逛一逛,看看这些只有城里才有新鲜玩意儿。就这么几天,街上的牌馆都少了三家,哈哈。”
只见的舒畅之情,溢于言表。
在广场的中心,树立着四根高高大大的文化柱,一派古风。石柱子上,用电脑雕刻着《道德经》全本。顶端,分别是夔龙纹和云纹,字体表面,凹凸不平,极为讲究生动,更显得赋有非同凡响的艺术性,从整体看来,像是一座远古遗留下来的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