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寺前是一片开阔的千层石梯,有波平如镜的明镜湖和形如弯月的白莲池,四周是葱郁的树木花草,远处是蜿蜒起伏的山峰,空气清新,景色幽静秀丽。
寺内建有山门、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念佛堂、藏经楼、鉴真纪念堂、舍利石塔。
寺前有明徽君碑,寺后有千佛岩等众多壮丽的景象,皆是来源不同,历史悠久。
而在寺前左侧则为一块沧桑庄重的明徽君碑,是初唐为纪念明僧绍而立,碑文为唐高宗李治撰文,唐代书法家高正臣所书,碑阴“栖霞”二字,传为李治亲笔所题。
进入山门,便是弥勒佛殿,殿内供奉袒胸露、面带笑容的弥勒佛,背后韦驮天王,昂首挺立。
“咚咚……”清脆的木鱼之声从大殿中传出,一名传着金光闪闪的袈裟的僧人,双眼微咪,神色虔诚的端坐于佛像之前,嘴中喃喃的念着佛经,不停的敲着身前的木鱼。
这时,殿门外蓦然进来一个身着袈裟的中年僧人,向着庄重肃穆的佛像躬身一个佛礼,旋即道:?“道钦住持,昨日僧弥下山打听了,国主此时不在宫中,已然不知去向。”
“咚、”木鱼之声嘎然而止,那须眉洁白的老僧深邃的双眸缓缓睁开,顿了片刻,凝声“宫中钟国母可有消息传来?从嘉佛性尚未通透,道行浅薄,若是再不深加修行,恐是难以悟道啊。”
“国主心智不坚,前番又开了杀戒,行言以为非我佛事中人,当不可再为之开示。”那法号行言的中年僧人沉声道。
“佛曰:众生平等,万般如事,若然从嘉可以放下屠刀,以他的悟性消个三五十年当可入我佛道,精通诸般,行言切莫妄言。”
“是,住持教训的是,行言孟浪了。”
“你持我住持信物,亲自前往宫中,交于国母,言老衲之意,让他劝从嘉归回正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心礼佛方为正道,方可得解脱。”
“是!”应罢,行言却是依旧躬身伫立,并不离开,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还有何事?”道钦斜眼一瞥得喻尚未离开的行言,出声道。
“回住持,寺外牛首山祖堂幽栖院达摩堂长老“小长老”(法号)游方,前来拜会,望可借宿几日,一礼我寺中诸佛,听住持讲经论道开释。”
这小长老却不是别人,正是宋主赵匡胤在当时利用后主李煜信佛笃诚的这一点,而派僧侣作间谍,潜伏到南唐,在军事重地如牛首山和采石矶等地,建塔寺、造佛像,作为掩护,以待日后宋兵南下时,里应外合。
而在这群反间僧侣中,最有名的是法号为「小长老」的江正,他通晓佛法,道法高深,在潜入南唐之后,便轻易的混入了祖堂幽栖院当了一名长老。
这小长老在开宝二年?(?969?)?左右南来,因长于论辩而深得后主信任。他怂恿后主穷奢极欲,以为不如此,则无法体会佛国华严之美。本来尊礼禅宗,偏好佛理的后主,或因逃避现实的困顿,因此转而寄望小长老的法力,期望他护持国祚。
直到开宝八年?(?975?)?宋兵围城时,昏庸的后主李煜还手书发愿祝祷文,期望佛力保佑,护佑南唐渡过危机。
宣和间,蔡宝臣致君收南唐后主书数轴,来京师以献蔡绦约之,其一乃王师攻金陵城垂破时,仓促中成一疏,祷于释氏:愿退兵后,许造佛像若干身,菩萨若干身,斋僧若干万员,建殿宇若干所。其数皆甚多,字画潦草,然皆遒劲可爱。盖危窘急中所书也。
最后金陵终于沦陷,这时后主李煜才知小长老之诈。传说后主李煜曾下令酖杀小长老。但实际上,在兵慌马乱中,小长老已趁机脱逃,并趁南唐亡国之际夺取皇室的许多财宝图籍流亡。虽则如此,但后主对佛教仍然一本初衷,极为笃诚。
沉吟片刻,道钦面色一缓,轻声道:“请他进来吧。”
“是。”行言躬身一礼,随即退出了庄重肃穆,却又是奢华富丽的佛堂大殿。
不多时,却见一个身材消瘦,容貌颇为俊朗,双眸清明,身着一身灰色僧衣的僧人,神色虔诚,形态恭敬的走了进来。
“牛首山祖堂幽栖院达摩堂长老江正前来拜会,贫僧法号小长老,见过道钦方丈大师,久闻住持大名,今日得以拜会,贫僧甚感荣幸。”那僧人尚未进的殿中,便先对着殿内诸多大佛金身躬身一拜,随即又起身对着殿内端坐的道钦恭身道。
“小长老无须多礼,小长老之名老衲亦是早有耳闻。”
……………
未完待续。
ps:支持正版阅读,支持作者请登录看书网阅读本书,谢谢合作,你们的每一个点击,收藏,打赏,送花,订阅都是我更新的动力,木头敬上。
强烈推荐西窗听雨大大的神作《网游之精神病院》,爆好看,爆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