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年里,大宋境内耕地的价格一直在猛涨。原因无他,因为高产作物的引进,每亩地能够出产的粮食更多了,这使得很多的地主们都看到了更大的利益,越来越多的地主希望能够囤积更多的耕地。
但是,这耕地不是你想囤积就能够囤积的,大宋朝廷一直以来都在限制无节制的土地兼并,即便再有钱,也不是想买地就能够买到地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赵惟吉放开土地兼并限制的承诺能够拉拢到这么多朝中官员的原因,说白了这些人既是官员,也是地主,他们同样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用地。
当看到了那一小撮官员居然联名上书要求赵惟吉记得履行自己的承诺在登基三年以后开放土地兼并的限制的时候,赵惟吉冷冷的笑了笑。
他拿起朱笔便在奏章下面写上了四个字:“君无戏言。”然后让张知白叫人将奏章发还回去。
得到发还回来的奏章以后,这群人很是兴奋,其中不少人已经开始意银着三年以后将自己家乡能买的田地都给买下来这种盛况了。
只是他们没想到,赵惟吉早已有了准备,等到三年后拥有大量土地的他们将会掉进一个很大的陷阱里再也爬不出来。
……
三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在这三年里,赵惟吉的内阁逐渐的形成了,很多具体的施政方略都开始由大臣所指定,赵惟吉所需要做的就是同意或者不同意,这让他充分的腾出手来可以将他想要的东西给引进来。
由于内阁的出现。中书。尚书。门下三省便逐渐就被废弃了,六部渐渐的变成直接对内阁负责的机构了。六部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刑部被赵惟吉读力了出来,与大理寺,御史台三司一起成为了一个与内阁平级的机构,直属于皇帝。
这样做是为了使司法相对的有一些读力的空间,不受到任何的行政干预。不过随着刑部的读力,整个大宋上下的机构也有了一个极大的变化。
衙门不再有任何审案的权利。太宗朝设立的提刑司成为三司在路一级的直属机构,而在州县一级又新设立了督察院,以及按察司两个读力司法的机构。
使得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直属于皇帝的司法体系,在将司法进行相对读力的同时,也给冗官提供了一个温和的解决办法,与其让这些人闲着没事吃皇粮,不如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而在刑部读力出去了以后,礼部被赵惟吉拆开了,原本科举,礼仪。外交都归礼部掌管,现在科举一事被赵惟吉读力了出来。成立了一个文部。
文部除了负责科举以外,太学也被划给了文部掌管,不仅如此,连司天监也一同回归给了文部,除此之外赵惟吉还在文部里面成立了一个七巧局,专门进行自然科学的研究教育,太学也开设了相应的科目。
户部也被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商业部分被划分了出来,专门成立了一个商务部,主管商业方面的事物。
税务方面单独成立了一个财政部,所有的税收财政支出全部由财务部负责,转运使及下属的机构被划到了这里。
这样一来,六部便成为了八部,每一个部门的分工被划分的极为细致,这样一来宰制的行政权便基本交由这八部负责了。因为基本上国家大事都有了对应的部门,不在需要宰制的专门统筹协调。
这样一来,国家的权利便被分为了三块,行政权有八部直接负责,内阁虽然凌驾在八部之上,但是他们只有议政权。而最大最管用的决策权由皇帝所掌握。
虽然看上去将三省又聚合到了一起,但是权利的下放使得宰相实际上也无法做到独大揽权这么一说。
更何况,这个时候的内阁成员基本上有七八人,而且都已经不再兼任八部的尚书,彻底的断绝了权臣的出现。
只不过在进行完了文官制度的改革以后,关于武将如何处理赵惟吉犯了难。宋朝的更戍法赵惟吉是不打算再执行下去了,那东西虽然防止武将专权,但是危害有多大赵惟吉也是知道的。
既然更戍法不能再用了,那么如何才能够防止武将拥兵自重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赵惟吉想过成立一所军校,让以后的将领全部变成天子门生,这样一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武将用兵自重的可能。
但是那是需要时间的,眼下在成立军校的同时,赵惟吉只能在废除了更戍法以后,将军队的财权以及粮食供应交给了地方。
各地驻军所有的花销必须报给当的转运使,然后有转运使向驻军提供相应的粮草已经军饷。
另外,军中的人事任免必须由当地衙门参与,高级军官的任免必须报告给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