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则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
186o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十二生肖铜像已经回归八个,其余四个下落不明,谁也想不到会在这里看到羊首铜像。
羊首铜像的制作工艺是非常精细的,因为生肖铜像身躯为石雕穿着袍服的造型,头部为写实风格造型,铸工精细,羊头上的褶皱和绒毛等细微之处,都清晰逼真。
鉴定进度很慢,因为大家都同时也在赏鉴,辛老头摸着羊首铜像,真是百感交集。
文物中有一件北宋年间的狮形脊兽,对建筑有浓厚爱好的齐承,拿在手中反复观摩。
脊兽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它们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
汉族古建筑上的跑兽最多有十个,分布在房屋两端的分散戗脊上,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脊兽由瓦制成,高级的汉族建筑多用琉璃瓦,其功能最初是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
后来脊兽发展出了装饰功能,并有严格的等级意义,不同等级的汉族建筑所安放的脊兽数量和形式都有严格限制。
这些美观实用的小兽端坐檐角,为汉族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汉族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
梁思成评价道:“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这些小兽各有寓意,并均赋予了神奇的本领,有的能镇水避火,有的能降魔除障,有的能带来吉祥好运:
龙与凤代表至高无上的尊贵,龙的角似鹿、鳞似鱼、爪似鹰。唐宋两朝视为祥瑞的象征。明清将之象征帝王,皇帝称自己为真龙天子,由此这龙是皇权的象征。
凤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为凤,雌称凰,通称为凤凰,是祥瑞的象征,在旧时还比喻有圣德的人。
狮子作吼、群兽慑服,乃镇山之王,寓意勇猛威严,在寺院中又有护法意,寓示佛法威力无穷。
这件陶制的北宋年间的狮形脊兽,高约3o厘米,直径约1o厘米,阔臆修尾、劲豪柔毛、钗爪锯牙、藏锋蓄锐,狮子的形状栩栩如生,整个制作工艺相当精细,是难得一见的珍品,让国博专家齐承啧啧感叹。
另一边,杜框则拿着一件唐代马球俑,久久不愿放下。
唐代马球是从伊朗经西域传入唐朝的一种体育活动,球大小如拳,通常用轻而坚韧的木材制成,中空,外部彩绘,尖圆净滑;球杖长数尺,杖头弯如月牙。
球场周长千余步,三面环墙,一面是亭台楼殿以充看台。球场上有一个或两个球门,以网囊做成。马球运动是我国唐代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
这套马球俑是一套四件,高约8。3厘米,长约13。5厘米,是白陶彩绘的打马球俑,造型精巧,神态逼真,姿态优美,实属罕见。
陶马的两耳直竖,头向前伸,四蹄腾空,如跃如飞,击球员头戴幞头,身穿长袖衣借着马的惯性伏身在马背上,神情专注,作出各种不同的击球姿势,生动再现了盛唐马球运动,堪称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