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想不问就不存在吗?天下哪有不亡的王朝,无非是早一天晚一天而已。太孙殿下竟然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大明才立国多少年啊!
“周某说不好,不过朝代更迭无非就几种因果。其一,大灾导致饥民揭竿而起,从而动摇王朝根基,如陈涉世家。
其二,主弱臣强,以臣篡君,颠覆天下,如王莽。
其三,外族入侵,以异族临天朝,就如前元。”
“就以先生说的三条来说,天灾为何朝廷不出面赈济,丰年所积下的粮食去了哪里?做为朝廷每年向百姓征收那么多的赋税,百姓遇到困难时难道不该伸出援手吗?”
“公子,真到了百姓揭竿而起的时候,朝廷肯定也没有了足够的粮食用于赈灾。”
“粮食去了哪里?大明的土地会变少吗?”
这个问题已经直指核心,周忱不敢回答,任何朝代晚期必然是土地兼并严重,土地集中到了什么人的手里,这话大家都明白可就是不能说啊!
“既然恂如先生回答不出这个问题,那么再说下一个问题主弱臣强,为什么会出现主弱臣强的现象。你们儒家不是说君权神授吗,怎么能够以臣欺君?”
周忱现在有些后悔上来与太孙会面了,这位爷是想把天捅个窟窿吗?
不过太孙的问题绝对是好问题,真的要是能够实现太孙的问题也许大明真的就能跳出亡国的轮回。
周忱为自己的这个想法吓了一跳,太孙的想法明显对儒家有很大的意见,自己可是儒教子弟啊!
朱瞻基见周忱沉默不语,也不着急端起茶碗慢慢喝茶,等待他消化自己所讲的内容。
周忱不愧是这个时代杰出的人才,沉思了一会儿,再次抬起头来,眼睛已经有了异样的光彩。
“公子可有替代?”
周忱问的含糊,朱瞻基却听得明白:“有,全民教育,让知识不再是少数人所掌握。”
“公子,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若是开启民智,天下能有几时安定?”
又是愚民的论调,为何肉食者都想将百姓视作牛马而牧之?究其原因就是容易管理,他们能够得到更大的利益,百姓愚昧才容易被他们煽动。
“朝廷若是施政为民,官吏若是一心为公,百姓又怎会不知好歹,无非是有些人私心作祟罢了。若是民智开了之后都变成了狼子野心之辈,那现在这些人又怎么算?”
周忱无言以对,说百姓开启民智难于管理,换个说法就是现在的读书人不好管理吗?
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儒家的这一套理论真的是漏洞百出,有些说法更是自相矛盾,劝别人的时候就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恨不得让人都做杀身取义之事。
而轮到自己的时候就变成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一句话就是有危险你上,有好处我占。
谈到最后,双方都默契的没有提最后一个问题,前面的两个问题不解决,后面的问题就是必然的,这就是几千年华夏史血淋淋的事实。
read3();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