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如此众多带着期待的目光注视,换做普通人很可能就脑子一热,却不过面子,大包大揽的答应了下来。但萧宸深知,如此巨大的计划,纵然国家对潇南搞星槠伟两型社会是持支持态度的,他也不可能在没有经过委内讨论的时候,就擅自答应什么。刚才李明宗已经说了,光是清水塘附近的污染治理,就要约150亿——这个数字肯定是打了埋伏的,这不用多说,但从刚才李明宗的报告和萧宸自己的实际考察结论对比来说,萧宸估计要搞成槠州预计达到的样子,怎么也需要200-220亿上下。数目看似很大,不过萧宸毕竟是从吴城那个金窝里走出去的书记,200亿放在一般的地级市,顶的上5-8年的全年财政收入,槠州还算不错的,年财政收入接近50亿。然而吴城一年就有240亿的财政收入,这就没有可比姓了,萧宸见惯了大场面,所以倒也没有心惊。
他不轻不重地说了几句安慰的话,又说这些东西他都会带上文件,回京以后会仔细研究,并答应“尽力为你们争取”。作为发改委的实权副主任,这么说话已经是非常非常客气了,众人自然没有多话,只是更加卖力的为萧宸鞍前马后伺候着。
其实萧宸也知道,这次他来发改委,还真是赶了个好时候,如今的发改委,实在是实权最盛的时候,比以前的计委、发计委时代还要强势。
位于京城市月坛南街的国家发改委有26个司局,1000多工作人员。在政务院组成部门序列中,发改委是一个地位独特的“超级大部”。内设司局包括国家政策研究、发展规划、基础产业、工业、交通、能源、环境资源、社会发展、外资、贸易、就业等国民经济所有领域,职责范畴则包括国民经济规划、产业和投资政策、体制改革、价格等,并参与财政和货币政策制定。
权力太多,我们挑一两条随便举个例。如今,发改委工业司主要负责拟订主要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还承担盐业行政管理。能源局不仅承担能源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的提出,还实施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以及石油储备的管理。
以交通运输为例,只说一点:机场的改建扩建等事项,均需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另外,在国家发改委的职能中,投资管理、规划和产业政策管理权重很大。
98年政务院体制改革前的一段时间,就有学者提出“国家计委”不应该承担具体项目审批,可以改革成类似曰本企划厅的政斧组成机构,它高于各部委,专注国家中长期规划的制订。一些专家认为,如果能解决微观项目审批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就能从部门利益中超脱出来,这样去协调宏观调控,也就更名正言顺了。但华夏的国情果然不同,习惯了“控制”的领导,你忽然让他改行只做“引导”,难度不是一点两点,于是发计委虽然诞生,但实际上权限并未削弱,如今的发计委再变身发改委,也是一样。
真正来说,过去20年来,国家发改委的调整均与宏观调控一词相关。
国家计划委员会1952年11月成立。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这个机构一度被看作“计划经济核心堡垒”。1988年,原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被撤,组建新的国家计委。此时,国家计委被定位为“高层次的宏观管理机构”,“不再承担微观管理和行业管理职能”。在1998年3月的机构改革中,它被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当时的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的宏观调控部门还包括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和央行。
今年,也就是2003年3月,国家计委更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名称几经变更,发改委也在寻求职能的转变,而核心目标是完善宏观调控。此次改革,国家经贸委撤销,但却将国家经贸委的行业规划、产业政策、经济运行调节、技术改造投资管理、多种所有制企业的宏观指导、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以及重要工业品、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等职能,通通划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减少行政审批和微观管理事务,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也被明确为对发改委的改革要求。
但是实际上,国家发改委强化审批的现象实际上有“回潮”迹象。
问题出在政务院颁布了一个《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其中有一条要求:对于一些投资项目实行地方政斧审批、发改委备案。但是,在具体艹作过程中,一些备案类似于变相审批。
本来有些项目在得到地方政斧批准后就算通过审查了,但现在是地方政斧审批之后还不算完,还需要上级发改委备案,如果人家发改委不给个函,回复说我同意了,那么这个项目就不能启动——实际上等于拥有了最后否决权。
都说现在的发改委等于是一个“小政务院”,这话不是开玩笑的。在发改委某个部门下面一个司下面的一个处的处长面前,全国各地跑项目的专家连一句话都不敢辩,“一反驳项目就没有了”。甚至出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省长亲自拜访发改委某处长,该处长却是让那位省长在外面等了半个多小时,直到他玩的电脑游戏gameover,这才“传”该省长进来谈话。而另一位副省长更杯具,被他呵斥之后,居然只有唯唯诺诺的份——这听起来是不是令人很震惊?别惊,是真的。
现在有一些观察者认为,作为“宏观”部门的发改委如今身负众多微观事务管理,“就连方便面的涨价、汽车厂商上什么车型都得发改委下文。”在始自今年的宏观调控中,在清理投资过程中行政手段的频繁使用,在经济学界也是争议不断。
按照规定,3000万以上的项目必须报国家发改委审批,为了避免在部委走审批程序,有些地方政斧就分拆项目,一个一亿元的项目就会被拆分成三个以上。“这里面固然有地方政斧逃避监管的责任,但是,我们也得思考思考他们为什么要担着风险去逃避。”一些分析专家如此表示。
另外一方面,今年政务院机构改革中,体改委也被并入发改委,让发改委的权限进一步扩大。成立于1980年的体改办后更名为体改委,在1998年的政务院机构改革中,由政务院组成部门改为议事机构。2003年3月,发改委体改司设立,从此,国家计委的名称上多了“改革”二字。
其实,改革和发展的利益冲突容易导致发展优先、改革滞后的局面。改革往往看起来事情没有那么急,能缓就缓,发展往往非常紧迫,比如就业情况、物价涨跌、经济增长是高了还是低了都是各级领导非常关心的问题,所以很容易因为发展而耽搁改革。
1998年,国家经贸委成立,这是一个负责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部门,当时内设司局20个,它整合了电力、冶金、机械、医药等部门职能,成为政务院第一大部。
这形成了“大经贸,小计委”的格局。两年后发生亚洲金融危机,华夏政斧大量增发国债,作为宏观调控部门之一的国家发改委负责审批这些国债项目。而在2003年国家经贸委撤销后,很多行业管理职能转入发改委。发改委替代经贸委成为政务院第一大部,同时成为既有“宏观调控权”又有“微观审批权”的大部委。此前的2002年召开的[***][***]宣布,华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成。
在计划经济时期,包括改革开放后第一轮经济过热时的经济调整,宏观调控的主角都是发改委。到了1993年经济过热时,宏观调控的重心就转向央行,当时央行行长由洪定邦副总理亲自兼任。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主要以积极财政为主导。
但说到削弱发改委,也有学者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以往发改委正是通过微观手段实现了宏观调控的目的。那么,在微观管理职能剥离后,国家发改委将如何实现宏观调控呢?
于是,争论依旧继续,发改委照样一步步增肥。
原本调任国家经贸委常务副主任的王诚昆,在萧宸出任吴城市委书记的一段时间里曾经在短时间内出任了外经贸部部长一职,如今这两个部委都撤销了,但他却没有顺势转入合并而来的商务部。萧宸前段时间还关注过这件事,问了大伯才知道,中央的意思是接下来几个月肯定有地方上的调整,王诚昆已经被内定为省委书记,但具体省区还未定下来,想来也是,堂堂一个省委书记的位置,其实也是有轻有重的,就好比岭南和天涯地理上相近,政治地位差别却有很大,一个省委书记具体落在何处,这在政治局自然还有一番博弈。
大伯现在是政治局常委、政务院副总理。政治局九大常委排名第六,副总理没有常务这个说法,但能进常委班子的副总理自然在副总理中排名第一,安排的分工也能明显看出“常务”的意思:分管发展改革、物价、财政、统计等关乎宏调大局的几项工作,在总理出访期间,代行总理职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江东省委书记向阳果然不出所料升任政务院副总理,分管农业、林业、水利等领域的工作,同时他还将分管民族、宗教工作。
江东方面,顾总书记的爱将李元焯以省长身份晋升省委书记,并且暂时兼任省长职务,他算是这次两会后一匹相当引人注目的黑马,半年内从省委副书记,到省长,再到省委书记,甚至还没有卸下省长职务,简直黑得发亮。
萧宸讲完,便是余桐山常务副省长最后做总结讲话。这时会议结束大约还有半个小时,一个电话忽然打了进来,萧宸手机这时调地是震动,他拿出手机看了一眼,是苏凝打来的。微一犹豫,萧宸按下了挂断键,继续听余省长讲话。没几分钟,手机又震动了,萧宸微一蹙眉,不动声色地拿出来再看了一下,这次却是叶玉灵打来的,他的手在挂断键上犹豫了两秒,终于还是按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