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积极的思维引导情绪发展
卓玛陪同丈夫到沙漠里参加演习。这是一段难耐的日子:极高的沙漠温度,没有任何人可以聊天。生活孤单寂寞。卓玛非常难过,于是她开始写信给自己的父母,说自己想要抛开这里的一切回家去。不久后,她接到父亲的回信,内容很短,只有简单的两行,然而正是这短短的两行信永远留在她心中,甚至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信中是这样写的:“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卓玛看到父亲短促而有力的回信时,不由得心头一颤,卓玛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惭愧之至的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于是,她开始努力地和当地人交朋友,开始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深入探讨和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还对当地人的纺织、陶器产生了兴趣。一有时间,她还会陪着当地居民一起去观看沙漠日落,也着手寻找那些几万年前,当初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珍贵海螺壳。卓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曾经令自己难以忍受而又十分厌恶的环境如今却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忘返的地方,她再也不想离开这个地方了。
沙漠没变,人没变,甚至是所有的事情都没变,可是卓玛的生活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原因在于卓玛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卓玛的思绪,即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
思维决定情绪。负性情绪的产生大多由不健康的思维所引致。例如,面对同一件事,有些人会产生并陷入糟糕的情绪状态无法自拔,而有些人则会泰然处之并以昂扬的精神斗志去应对。之所以出现这两种不同的情绪状态,原因就在于二者运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总结起来,当人们面对对自己不利的负性情境、困难、挑战、压力等状态时,常会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弊导思维与利导思维。弊导思维指的是,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将自身的主导思维活动指向令人恐惧、消沉和可能导致失败的事物上。利导思维则指的是,以积极心态去考虑问题,常能使人的心理和情绪发生良性变化,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利导思维是一种乐观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一个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经常进行利导思维对人有很多好处:一是,使人们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应对各种负性情境与负性情绪,战胜困难与挫折,从失落、悲观等情绪中摆脱出来;二是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三是有利于搞好人际关系。
那么,怎样培养积极的利导思维呢?心理学家指出,训练与培养利导思维可从培养肯定性思维、感恩式思维、开放式思维、乐观性思维,以及可能性思维这五大思维方式着手。
肯定性思维
肯定性思维的要点包括:相信好的结局;坏的事情,总有好的一面;逆境也可成顺境,绝望中会有希望。
浅野一郎曾是日本的水泥大王。他在年轻的时候穷困潦倒,决定去东京谋生。初来乍到的他在东京遇到了很多困难,处于饥寒交迫之中。一日,他饥渴难忍,颇费周折之后,他在街角的一个位置看到了水,不过那个水是要花钱的。旁边许多围观的人都在抱怨,“东京这个鬼地方真不适合人生存,连水都要花钱买!”“东京的物价太高了,不仅不适合生存,也不适合做生意!”然而,这时候的浅野一郎却感觉心头一亮:“东京这个地方居然连水都能卖钱!我浅野在这里生活下去绝对不成问题。”怀着这样心态的浅野一郎从此走上了创业之路,并成为日本大名鼎鼎的水泥大王。
“水居然都要钱”和“水居然都能卖钱”,两句话貌似相同,却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前者是对眼前现实的否定,并进而对之前理想的否定;后者则是对眼前现实的肯定,并在这一肯定之下发现了商机,成就了自身的理想。由此可见,肯定性思维能有助于事情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感恩式思维
对于自己的困境,不是抱怨,而是感恩。这种思维方式将使自己受益无穷。
传说,有一个瞎子性格十分开朗,生活非常愉快。有人问他,作为一位盲人,你不感到痛苦吗?盲人回答说:“我痛苦什么呢?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和下肢瘫痪的人相比,我能行走。我已经很幸福了!”
开放式思维
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很多人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是一种惰性思维,封闭性思维,缺乏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表现出极大的误导性和束缚性。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就是用过去经历的痛苦经验来推论当前发生的事端,因噎废食。因此,要进行利导思维,必须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树立开放式、创新式思维,不断吸纳新的信息,丰富自己的头脑。
乐观思维
乐观思维与利导思维有着本质的一致性: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改变自身认知,学会忽略对自己不利的事情,重点关注有利的方面,从而实现心态与情绪的好转。
可能性思维
不要让“我不行”的思维方式与负面暗示影响到你。要尽可能确立可能性思维,其要点包括:承认自己的不足,但坚信自己通过各种努力后不比任何人差;确信自己是最棒的;有效运用积极的潜意识。
以上五种思维方式是利导思维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利导思维所需要重点确立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的形成,将真正有助于你走出负性情绪,并将负性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与积极行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