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和这些好奇的观众们交流了起来。
“首先,说战争思维。”
“在龙国古代,早在奴隶制度的商纣时期,约公元前1ooo年。”
“由姜太公姜尚所著《太公兵法》即《六韬》问世,战争思维也在此时发生变革。”
“虽有学说认为《太公兵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所著,但也有说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人重新将《太公兵法》整编,在此先不做赘述。”
“但在春秋战国前期,周礼的影响依然很大,当时的战争思维,和罗马类似。”
“而后,《孙子兵法》问世,再加上春秋战国后期,礼崩乐坏,战争思维出现了第二次改变。”
“而孙武,也引《孙子兵法》一书封圣,为兵圣。”
“在战争思维改变的情况下,各国诸侯为‘胜敌而益强’,车杂而从之,卒善而养之,不在遵循周礼要求的那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斗模式,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胜利,这种核心战略思想,逐渐普及。”
“这种战略思想,一直延续至今。”
“而后,兵圣孙子的后代孙膑,成书《孙膑兵法》。”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确切的说,孙子兵法,更像是一种道。”
“而《孙膑兵法》,共计三十篇,‘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强兵’、‘十阵’、‘十问’、‘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将义’、‘将德’、‘将败’、‘将失’、‘雄牝城’、‘五度九夺’、‘积疏’、‘奇正’。”
“从篇名就可以看出,《孙膑兵法》改变的并非战争思维,而是将《孙子兵法》进一步完善,确切的说,是兵圣孙子的思想延伸。”
“窃以为,《孙子兵法》为道,《孙膑兵法》为术,道术相结,焉能战败?”
“而霍去病率领三千骑战罗马,在战争思维上,碾压罗马士兵,正是这个原因。”
“兵法云: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这些话,都是兵圣孙武提出的虚实理论。”
“而在孙膑十阵中,‘玄襄阵’,将虚实理论更加的具象化。”
“玄囊阵的核心在于,士卒表面混乱而实际稳定,兵车看来杂乱实际却在行进,让整治有序的兵车和士卒故意发出嘈杂的声音,好像从天而降,如同自地而出,步卒往来,终日不绝。”
“而在罗马骑兵团撤退时,‘玄囊’变‘锋矢’,守则藏于九地之下,攻则动于九天之上,无穷如天地,不绝如江河,故能自保而全胜!”
……
听到这里。
那些军事学家们,顿时恍然大悟。
怪不得,在罗马骑兵们冲出来的时候,原本排列整齐的汉王朝骑兵,竟然如同作鸟兽散一般,阵型瞬间乱作一团,惊叫着逃离。
原来,
这种乱想,只是表面现象罢了。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的话……
岂不是说,
从一开始。
汉王朝军队,就想着全歼这支罗马骑兵?
那些通过直播观看听证会的军事学家们瞬间细思恐极!
如果是在之前,同时期的骑兵,想要以三千骑全歼罗马五千骑兵团,恐怕他们都要下意识的说一声——好大的胃口!
可是现在。
事实,摆在所有人面前,他们不得不信!
如此战争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