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舰炮与海岸炮对于重炮的定义不同。一艘主力舰拥有大量的副炮,英国主力舰副炮通常是英寸或者6英寸,而德国主力舰副炮通常是150毫米和88毫米。在水面舰艇的火炮序列中,它们不过是毫不起眼的小角色,但是在许多实力稍逊的海岸要塞中,它们却担任中坚力量。再次,最新式的舰炮总能与海岸炮在口径上形成代差,例如英国皇家海军的水面舰早在1912年的铁公爵级战列舰上装备15英寸主炮。而计划于1915年列装的15英寸海岸炮至今还遥遥无期。最后,军舰拥有较强的机动性,它们的速度优势足以抵消海岸炮的精度。即便如此。舰炮在针尖对麦芒的决斗中仍旧处于下风。虽然海岸炮多是一些从旧军舰上淘换来的旧货,但是它们仍旧具备与大口径舰炮对抗的实力,而且架设在陆地上的海岸炮通常拥有更好的观测条件和射击精度。再者,海岸炮通常建立在海岸线地势比较险要或者位置比较隐蔽的地方,这些地方难以发现或者直接攻击,它们被安全的山体、钢板和钢筋混凝土保护,除非大口径火炮连续直接命中,否则难以彻底摧毁这些海上防御要塞。反观军舰,虽然它们都有厚厚的装甲保护。完善的水密设计和良好的损管制度,但是只要它们挨上一枚哪怕只是280毫米穿甲弹,这对于它们来说仍旧是个大麻烦。从历史来看,真正的海岸要塞通常都不是由舰炮终结,而是它们腹背受敌地面战争的失败才导致这些要塞的守卫者放弃抵抗。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港如是,日俄战争中的海参崴港亦如是。至于清日战争中的旅顺要塞,那只是一个愚蠢的意外。泰晤士北岸要塞群指挥官凯尔少将不明白指挥过赫尔戈兰湾、多格尔沙洲和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的激战泰晤士(四)铁公爵号在海水的抚弄下微微晃动,大舰队1914年在威利斯湾做战术演习时的兵强马壮士气正旺历历在目,而现实却是1915年惨败后的冰冷和寒凉。作战参谋默不作声的将沙盘上摆放在靠近斯卡帕湾的大洋舰队模型搬移至内兹岬,而再往下几寸就是不列颠的心脏伦敦。电报室机要员和情报参谋进进出出,将噩耗通报。堂而皇之的堵在泰晤士河河口的德国第一侦查舰队和第五预备役战列舰队模型还在一点一点的向西推进,形势比沙盘所展现的更加残酷:因为大舰队的海图室没有预备飞机的模型,在大伦敦上空翻云覆雨的德国突袭机群无法反映出来。11时34分,交通艇陆续靠上铁公爵号早早放下来的舷梯,赶过来参加舰队高级会议的分舰队指挥官和舰长们眉头紧锁着涌入司令塔。“上午10时30分左右,德国突袭舰队迫近泰晤士河口,他们对我们部署在泰晤士河外围的雷场进行强袭扫雷,虽然海岸要塞拼命开火拦截,击沉超过六艘扫雷船和一艘驱逐舰,但是突袭舰队的前锋仍旧渗进了泰晤士河,或者说已经进入大伦敦!”作为杰克逊心腹的舰队参谋长忧心忡忡的看了意志消沉的总司令一眼,捧着厚厚一叠电报纸,绷着将噩耗通报:“德国突袭舰队的第五预备役战列舰队与我们的泰晤士河北岸要塞发生炮战,一座辅助要塞受损,指挥官受伤,不过我们也击伤德国一艘老式战列舰。”大洋舰队主力出现在内兹岬,大舰队自摆乌龙。匆匆赶来的舰长们自认为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是形势的严峻远远超出超出他们的预期。舰长们并不担心德国人强袭扫雷。因为泰晤士河有足够的纵深,不过第五预备战列舰队与泰晤士河北岸要塞群的炮战却意味着灾难。泰晤士河河口亦属于大伦敦,哪怕只有一枚德国炮弹落在海岸线上,那也是“德国海军炮轰大英帝国首都!”司令塔内哗然一片,舰长们蜂拥着挤到沙盘附近,似乎从一目了然的形势中找到丝毫的玄机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