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的事业当中,穿过维也纳的那条多瑙河,此时仿佛流淌在圣彼得堡的空气当中。
一开始,晨曦初露的时候,这条河还寂静的隐藏在清晨的薄雾当中。但很快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出家门,开始忙碌的一天,河水也开始叮咚作响起来,似乎有无数的船只在上面滑行,将维也纳变成了另一个威尼斯。
商户不久,河水又如同旋律一般开始高亢激昂起来。此时的人们大概已经到达了宫做的位置,烦劳而辛苦的琐事正在缠绕着他们的身躯和精神。作为维也纳的母亲河,散发着蓝色光芒的多瑙河,开始为这些人打抱不平起来,他凶狠地拍打着河岸,叫嚣地冲击着堤坝,仿佛是在敲打他们这群统治者。
弗朗茨一世很快为自己的想法感到莫名的震惊,他瞪大眼睛又看了一眼正在专注拉琴的彼得,上上下下将这个年轻人打量了一番之后,才终于又让自己的心绪平静下来。
面前这个正在弹奏乐曲的年轻人,也是统治阶层的一部分。他的夫人奥地利女王玛丽亚-特雷莎,甚至还曾经出席过对方的婚礼。
这样一种人是不可能像造反分子那样弹奏出那种乐章的,因此刚才的感觉肯定是一种错觉。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这种想法,旋律逐渐的变得舒缓起来,多瑙河终于恢复了往昔应有的宁静,因为劳作的人们迎来了一个温暖的下午。
夕阳试图为这条河流撒上它特有的红褐色,但遭到了多瑙河的断然拒绝,他依旧静静的流淌在东欧的平原上,似乎没有人在理会下游的,应该属于西欧的普鲁士人。
皇帝并不知道的是现在东西欧的差距还不像后世那样明显,200多年之后东欧几乎就是落后农业国的代名词,虽然他们仍然属于世界瞩目的欧洲,仍然拥有着孕育崭新技术的能力,然而,他们始终未能成为世界的核心部分。
这对哈布斯堡王朝来说,当然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但现在的哈布斯堡王朝,是由他的夫人,一名女继承人来挑起大梁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尤其在一些世俗之徒眼里,已经注定了王朝的衰落。
一切都隐匿在静静的多瑙河水里,没有人提前提醒他们什么?甚至有人还希望多瑙河水能够更快的流淌,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哈布斯堡王朝,冲刷到人们足以看清他真实面貌的地步。
可惜皇帝即便感到了惶恐不安,也已经不认为那是真实的感觉。
他刚才只看了彼得的表演,而丝毫没有注意到海宁那个滥竽充数的家伙。
蓝色多瑙河虽然是一首经典曲目,但海宁的水平实在太烂,加上他们今天选取的这个版本需要多种乐器进行配合,因此海宁果断的选择了后世明星一般的“假唱”——他手中的小提琴,自始至终没有吟唱出一个乐府,当然这不影响他双手的忙乎劲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正在和北极熊搏斗。
一曲奏罢多瑙河水带着无尽的希望,从人们的耳廓当中消失,疯狂的掌声旋即接踵而至,人们欢呼着跳跃着,甚至和亲密的朋友激动地交流着,他们没有因为悠扬的旋律而着迷到他们已经因为欢快的曲调而疯狂。
这是多瑙河的魅力。
她为半个欧洲的国家带去了足够的生命活力。
陪伴在她身边的欧洲历史,其异彩纷呈的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枯燥乏味的大英帝国。
大英帝国也有极个别的人出现在了圣彼得堡,并荣幸的成为了这场演奏会的观众,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比较低。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以一个演员的角度,跟着所有欢庆的人群一起大声嚷嚷。
海宁听到了几句蹩脚的伦敦腔。虽然他的英语很烂,但并不妨碍他进行语种辨别。这些人的到来显然是准备观察他这位环球集团最高执行者的。
不过今天恐怕他要让对方失望了,而且明天他也不准备给对方以希望。
因为他忙完这个演奏会之后必须要好好休息一下了,这才弹到第二首曲子,他就已经感觉有些精力不济了。
下场休息的时候,彼得还一度向他投去了关切的眼神。海宁在发掘之后,立刻报以温暖的笑容,这才让彼得逐渐安心下来。
相对于这场演奏会来说,海宁是可以不存在的,但彼得必须存在,他既是俄国的门面,也是实实在在的主力担当。
好在这位“主力球员”在音乐演奏方面的耐力出奇的好,15分钟的简短休息之后,他立刻重新奔赴沙场,拿起自己的“武器”,开始了第三首乐曲的演奏。
彼得向来是个玩世不恭的人,但现在,他的表情充满了凝重的色彩,听众席上的伊丽莎白女皇,甚至有些怀疑这家外甥是不是脑子抽风了。
但当乐曲响起,舒缓而有明晰的节奏,又一次流淌在众人耳尖的时候,人们才终于渐渐的理解了彼得皇储此时的心情。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种心情并不是节奏决定的,而是隐藏在旋律当中的一股亢奋情绪所诱发出来的。
通过对音色的控制,这首听起来节奏舒缓的歌曲却另有一种端庄而严肃的气氛。仿佛是献给母亲或者献给祖国的一首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