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
*******************
“总之关于发动机方面,肯定是不会让你们失望,在后期,肯定会有新的发动机上架,但是这需要时间。”
李逸帆给李铮和潘想解释道,两人对李逸帆的说法,这时候只能是无条件的信任,毕竟现在就在他们的眼前,就摆放着一台,他们以前从来想都不敢想的国产车。
这款车除了动力上稍微弱了一点之外,其他方面和目前市场上火爆一时的日系和德系的中级车比起来,绝对是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比他们更好。
要知道去年的省城汽车,可还处于一片风雨飘摇的状况当中,环境都不能用一个差字来形容,甚至用恶劣来形容都不为过。
可是老板接手了这晨华汽车才不过半年的光景,就能够打造出这么优质的中级车来,这已经是相当出乎李铮和潘想的预料了,所以现在李逸帆说要在一年之后,推出新的发动机,他们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出了相信,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
其实这款骏捷的成功推出,并不能把功劳全都算在李逸帆的英明领导上,事实上如果不是前期杨荣把基础打得牢靠,骏捷这款车型,根本就不可能出现。
要知道前些年的时候,尤其是在打算进军国内的私家乘用车市场之后。杨荣可是把他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骏捷车型的研发推广上面。
为了开发这款车。他不光是联系了日本的汽车厂商,从他们的手里购买了多项的专利技术,而且还拿出了钓鱼的本事,在三菱和丰田之间走钢丝,可是把那两家日本车企给玩弄的够呛。
一方面是从丰田哪里套取了相当多的整车装配技术,另外一方面又从三菱那里套取了发动机和底盘的技术,虽然都花了钱,可是他花钱的效率可是相当高。
因为最起码他是花了不多的钱。把事情给办成了,这可是和后世那些国企,花了大价钱,结果却没办成事比起来要强得多。
而且他还不光是把目光局限在东边的邻居身上,他还专门到欧洲去求教,请来了意大利的著名设计师,帮忙设计的汽车的外形。
还花大手笔。从德国专门引进了一套最先进的汽车生产线,要知道这样的本事,在那个年头来说,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当年奇瑞起步的时候是怎么搞的?他们以前就是农村土炮出身,最早的时候,就相当于一家街头作坊式的工厂。做的都是没牌照的假车,那一些快要报废的车子整合到一起,分拆,然后再组装,从新刷漆。然后当新车去卖。
后来想要正规化,是靠的从英国引进的一条不知道落后世界一流多少年的二手生产线。而这时候,杨荣已经可以从德国引进世界最先见的生产线了,由此可见这杨荣的能力。
而且其实早在2000年的时候,晨华汽车就已经生产出了第一台样车,之后的三年时间里,是不断的在进行调整,改进,最后如果不是因为杨荣投资站错了队,这骏捷根本就没有李逸帆什么事,还是会属于人家杨荣的独家作品的。
而他接手了晨华汽车之后,相当于是捡了个现成的,这时候的骏捷轿车,其实已经是定型了,只是还有一些细节方面还有待调整。
可是之前因为杨荣和齐满天的关系,这晨华汽车已经停产很长时间了,甚至上面连工资都拖欠了他们好几个月的。
这骏捷汽车的后期工作,当然也陷入了停滞阶段。
在原来的世界里,省城政府接管了省城汽车之后,当时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和宝马合资的工厂上面,至于这杨荣当年的心血更是被人一脚踢到了角落里。
从原来的公司的心头宝,变成了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角色。
头两年公司的领导是吧精力都放在了和宝马的合作方面,还有就是争权夺利上,至于这晨华汽车,根本就无人关注。
等到后来,有很多人指责这工厂被省政府接管之后造成了几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公司的效益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之后。
省国资委和公司上层才引起了重视,为了向外界证明,他们接手这家公司,做的肯定不比杨荣差,他们就又把杨荣当年力捧的项目捡了起来,这才有了上辈子的骏捷。
而骏捷的真正上市,并且取得成功是在2006年,当年的京城车展上,这款华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中级轿车一经推出市场,就收到了广大消费者,和爱国车迷的热捧。
外型设计讨巧,内饰动力也还凑活,很快一上市,这款车就迎来了热销,甚至还曾经一度在国内获得了最受欢迎的国产车的口碑。
可是最后因为公司管理的混乱,以及质量监控体系的不严,这款车最后还是败在了自己的做工装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