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繁华地带,身着西装革履的年轻人面色焦急如火,步伐快如轻雷,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中闯荡。他们是大潮中的耀眼的浪花,是铸就时代辉煌的一员。
生活工作在商业中心这种圣地,足以让每一个年轻人洋洋得意。但有一座古韵氤氲的图书馆横插其间,恰似眼中钉,肉中刺。
图书馆中,一位鸡皮鹤发的老者趴在桌子上研究原版《中庸》。角落的深红木桌上烹着茶,火焰似跳跃舞动的精灵,白气升腾,带出了茗茶特有的香气。
偌大的房子,除了老人,还有一位佣人。
佣人年纪也不小了。自二十多岁起,他开始担任老人的助手,平日里负责整理稿件,陪同老人读书写字。今年,已经是第二十三个年头了。
早晨十点,图书馆没有一个人,只能听见火焰“扑腾”“扑腾”的燃烧声,茶叶舒展的“滋滋”声,细碎的翻动书页声,老人的呢喃声,佣人整理擦拭书架声。
老人是一位随笔作家,很有名,写过几本好书,但脾气怪,不会与人打交道,作家年会去过几次,得罪了不少同行,从此不再去了,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人们称他疯癫儒士,狂傲野人。
他一生不曾娶妻,嫌麻烦,只有几个异性知己,朋友呢,也有两三个,偶尔走动谈话,喝酒论书。
老人依靠写作赚了不少钱,大多做慈善,仅剩下一部分给佣人支付薪水,日常生活和买棺材。不少名流亲自携礼登门拜访,请求办事,但都被他直言拒绝了。
图书馆是他自己花钱建的,当时还没有什么商业中心。
他留下了一个小屋子作为卧室。
科技革命的春风仿佛没有吹到这里,找书还要靠佣人凭记忆搜寻,买书必须要亲自来,借书需要登记名字,留押金。
老人读过很多书,读完便写读书笔记,因此书中主干内容他都记得大差不差。
老人年轻时是文科出身,但理工科的书他不想放过。为此,他专门学些基本的理科知识,让自己读书明朗。
这日,老人突然大口大口地咳嗽,咳血。佣人走过来,想要劝老人休息就医。老人拒绝了,因为他仿佛知道自己的使命,一边咳血,一边翻阅自己的读书笔记。
最后一页重温完毕,佣人正准备扶着老人休息,老人却摆了摆手,露出一抹久违的笑容,自己走到床上,躺下,嘴里喃喃:“我下葬后,剩下的钱,你都拿走吧。书,捐了吧,楼,卖了或者整顿一下,给孩子们作免费图书馆。我写的那些手稿,发表吧,钱,一半捐了,一半你留着,若我还有什么亲戚,能帮就帮一把。”
“先生,您先休息一会儿,我已经叫医生来了。”佣人说道。
“孩子们不能没有书读啊,我整理出了几百本小说,让孩子们好好读,认真读,不要被社会污染了。”老人仍心心念念,最后补充一句:“葬礼能省就省,其他的,你看着办吧”
老人含笑而终。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