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现今商贸兴盛,货运繁忙,汝南西边的南阳郡又是工业重镇,货物吞吐量极大,使得平舆县的水陆码头日渐不堪重负,装卸货物的船舶皆要等待许久,才得以靠岸。
尤是吃水深的中大型货船,若随意找片滩涂地装卸货物,极易搁浅甚或触礁。
汝水的最上游,居河南和南阳两郡的接壤处,已修筑了水陆货运码头,并以支线连通京南铁路。
故汝南太守与郡府属官商议良久,决定在吴房县也大举兴建码头,以此分流部分船舶,今后唯有进出汝南和南阳两郡的货物,其载运船舶才须在平舆县装卸转运。
饶是如此,吴房码头的吞吐量定然也极大,船舶无论是中途停靠,还是要就地水陆转运,皆会大量停泊在此地。
盖因更上游的淮阳郡各县,与北面的货物运输往来,多数会直接走陆运,就可运送到颍川和河南两郡,进而转铁路运输或大河船运,没必要经汝水转运,装卸多次凭白耗时耗力,唯有与南面的货物运送,才须要经过当地的水陆码头,转由船舶水运,经汝水,入淮水,大幅减少运送成本。
故而,辖地囊括汝水中下游流域的汝南郡,乃是中原腹地极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汝南不通,货流难畅,南阳郡的长久发展也势必受到不小制约。
庄葱奇出身梁郡,又曾在淮阳书院就读,对汝水流域的水文地理皆是熟悉,民风民情更无消多说。
虽非土生土长的吴房人,然换了后世的说法,就是汝水北边那旮沓的。
华夏百姓,自古有种纯朴而奇特的地域意识,山东山西,水南水北,饶是只隔了处水洼的两个小村庄,也要唤作洼上村和洼下村。
平舆县乃汝南郡治,为郡府所在,发展自然得到偏厚,吴房县与之隔水相望,发展却较为滞后,所谓的北岸那旮沓的百姓,自然不服气南岸这旮沓的。
咱有不是后娘养的,凭啥甚么好处都教平舆县拿去了?
民患寡,也患不均嘛,实属寻常。
各郡发展程度有所不同,郡内各县亦如是,无论甚么年代都是避免不了,为政者只能尽力而为,稍作平衡。
亦因如此,汝南太守去岁返京述职,以吴房县的发展规划作策论,得到了公府赞赏,皇帝陛下更是不吝于褒奖,当殿称他勤政爱民,为治臣表率。
实在风光啊!
汝南太守虽是意气风发,却未得意忘形,心知现任的吴房县令没读过“新学”,勤勉有余,灵便不足,恰逢县丞出缺,便是特意请公府外放,帮着挑个适才适所。
既要能辅佐县令兴建码头和管理船运,又不能太过恃才傲物,得懂官场伦理,谨守分际,别终日想着抢班夺权,妄图架空县令。
要晓得,不少外放地方的京官,身上臭毛病多得紧,常与本地官员闹不和,非但无有建树,反倒耽误事儿。
汝南太守也是京官外放,曾官居丞相长史,故对此极为重视。
封疆大吏,且刚得皇帝赞扬,又在相府有人脉,现下向公府要人,公府自是要挑最好的待诏秀才。
庄葱奇年岁不大,然国考优异,公府再三评鉴后,更觉他出身经历合宜,才学品性也属上佳,故是荐予汝南太守。
汝南太守特意单独接见他,聊了小半日,觉着此子甚是合意,便是复禀公府,欣然应下。
于是乎,庄葱奇尚未及冠,刚进京待诏,便得外放吴房县丞,秩俸三百石。
各县官员的秩俸,以其县辖地范围和治民数量有所不同。
如长安县令,其秩俸高达千石,寻常大县的县令,秩俸为六百石以上,若是治民不足万人,不称县令而称县长,秩俸为三百石至五百石。
县丞的秩俸,则皆在二百石至四百石之间。
吴房县虽不及郡治平舆县富庶,却也绝非小县穷县,这要看与谁比了。
吴房县令秩俸六百石,县丞秩俸则为三百石,着实是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