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老子他说讲的是什么 > 第46章(第1页)

第46章(第1页)

可是,由于老子这几句话的道理,说明了他早已了解这个宇宙是有生有灭的。因此,人生的规律,逃不过的一个法则,必然也是有生有灭的。只是人类却有一个愚不可及的呆劲,总希望什么事情,都要永久地把握在自己的手里,事实上,是绝对把握不住的。&ldo;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rdo;这是原则。这个原则的归结,便是那所希言的自然之道了。&ldo;希言&rdo;,也等于佛曰&ldo;不可说&rdo;。道固不可说,因此而&ldo;希言&rdo;其故。可是自然的法则,它却有必然性的因果规律可循,佛学重视因果定律,其实老、庄、孔、孟诸家,也都是讲究说明&ldo;因果必然&rdo;的道理,只是表达的说法不同而已。

因此,老子又告诉我们:&ldo;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rdo;这几句话,从文字上看,自说自话,好像在玩嘴皮,并不重要。其实,他是说人事物理的同类相从的道理。比如一个从事于修道的人,&ldo;道者同于道&rdo;,修道的人,自然会与修道的人结合在一起,这是很简单的原则。一个喜欢讲道的人,自然喜欢与讲道的人结合在一起,来做朋友,志同道合,切磋学问。一个喜欢吹牛的人,结交的朋友,一定也会吹牛,否则两个人就吹不起来了。今天,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一个形容词的新意义,就是现在社会上颇为流行的一句话,所谓&ldo;手忙脚乱&rdo;。手忙者,打麻将也。脚乱者,跳舞也。喜欢打牌跳舞的人,总会合在一起。这也就是&ldo;道者同于道&rdo;的反证。换句话来说明&ldo;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rdo;的内涵,也可以说一个人真为道德而努力修养自己,那么,你就会天天发现自己在道德上的进境了。

德,就是用,秦汉以上的思想、学术,道与德两个字,往往是各自分开的。道、德两个字合起来做一个名词用,是秦汉以后的事。道,是形而上的&ldo;道&rdo;,它与形而下的&ldo;德&rdo;字对称。德,是代表用,德者,得也。所以我们可以解释,德是良好行为的成果。我们懂得了这个字义,在文句上就容易了解了。&ldo;失者同于失&rdo;,你要是走倒霉路线的人,自然碰到的都是倒霉鬼挤在一起。你要向失败方向走,失败的因素都会来凑合你。这就同西方的谚语所说: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先要使他发疯。发疯与毁灭当然差不多了。所以,一个人倒霉了,他所交往的人和事,也都不对了,都是随倒霉而来的。况且你还偏要和那个倒霉的方向去凑合。

&ldo;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rdo;,也就是如孔子所说的话&ldo;德不孤,必有邻&rdo;,恰好相同。真正为道德而努力,不要怕寂寞、怕凄凉,纵然不得之于一时,也得之于万古,这一点先要认识清楚。有许多年轻人说:&ldo;我一辈子要做学问,修持道德。&rdo;我说:不容易啊!那你必须先要准备寂寞一辈子才行。要甘愿寂寞一辈子还不够,还要更进一步,懂得如何来享受寂寞。例如学道成佛,那都是千秋事业,不是一时侥幸的成功,乃至也不求千秋之得失,证无所证,得无所得,那就差不多了。

所以,谈学问、道德,不要表面上做功夫,好像什么都不要,只要学问,只要道德,不在乎其他。功夫做到胃出血的时候,看你在乎不在乎?那真在乎啦!但是,真要为道德的人,真要有这个精神,寂寞、穷苦、疾病所不能移其节操,才能说到出世入世,志在利他之心。没有这个观念,平日吹牛没有用的。所以说:&ldo;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rdo;这些话,都是正反两面,各尽其词,要自己去细心体会,不要轻忽视之。

本章由&ldo;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rdo;开始,把自然现象的因果律,用比喻来反复说明,告诉我们一切都在无常变化中,须要认识人间世事的现象,以及人与事,没有一分一秒不在变。它是随时随地都在变,既不是你的力量可以把握住它,而且也无须要去把握它。只有一个超越现实,是我们生命所本有的,就是那个自然本有的东西。那一功能,能变、所变、受变的,却是天人合一,变而不变的那个东西。但那个东西又怎么可以体会它呢?只有从&ldo;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rdo;去体认它,才能自然证得。但是有的人虽然相信这个道理,并不能真肯实信,所以便又说:&ldo;信不足焉&rdo;!此外,大多数人,就根本不相信形而上者有一个自然之道的存在,同时也不相信现象界中的自然因果定律。所以说:&ldo;有不信焉&rdo;!真是无可奈何!

总之,读《老子》不要把它一句句地读,你如果分开来一句句地读,倒不如干脆把它写成书笺,当格言看好了。你要完全了解它的宗旨,以原书原文来理解它本身,就可融通无碍。当然,这是很难的,等于我们欣赏一首诗,有人会作诗,确有诗的天才,语出惊人。但是只有好句,却不能构成一篇好诗,有好句无好诗,便非好文章。好的文章是全面的,绝不能拿一句来代表全体。我们读古书同样容易犯此毛病,往往断章取义,抓住一句好句子,忘记了全篇的大义所在,所以不能透彻了解,不能融会贯通,那就太可惜了!这样说,也许便是&ldo;希言&rdo;,或者可以说,那才是&ldo;自然&rdo;的呢!欲知后文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企鹅的步伐,猩猩的醉舞

由第二十二章开始,接连到二十五章为止,反复地申明,道体自然,切莫乱加造作,因此,当起用因应在万事万物时,亦须效法天地自然的规律,&ldo;曲全&rdo;而成事。本章衔接上两章内涵,再提出反证,作为正面的告诫。因此开始便由&ldo;企者不立&rdo;讲起。什么叫&ldo;企者不立&rdo;呢?且看我们现在有许多公司,取名叫企业公司。什么叫&ldo;企&rdo;呢?把脚尖踢起来,不断向前开展叫&ldo;企&rdo;。这样跟起脚尖来,能站多久呢?其实,是难以长久立足的,练过功夫的人,也不过站一短暂的时间。平常时,人们很少要那么跟起脚来站立,也许是个矮子,为了与人比高,才这样做,或者,偶然远望,才那么踢起脚来。但是,到底是站不久的。这便是&ldo;企者不立&rdo;的道理。

&ldo;跨者不行&rdo;是说跨开大步在走路,只能暂时偶然的动作,却不能永久如此。如果你要故意跨大自己的步伐去行远路,那是自取颠沛之道,不信,且试跨大步走一二十里路看看。大步走,跨大步是走不远的。因此,老子用这两个人生行动的现象来说明有些人的好高骛远,便是自犯最大的错误。&ldo;企者&rdo;,就是好高,&ldo;跨者&rdo;,就是骛远。如果把最浅近的、基础的都没有做好,偏要向高远的方面去求,不是自找苦吃,就是甘愿自毁。由这两个原则的说明,就可明白&ldo;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rdo;四不的道理。

&ldo;自见&rdo;、&ldo;自是&rdo;、&ldo;自伐&rdo;、&ldo;自矜&rdo;,是人类的通病,一般人的心理,大多具有这些根本病态。举一个现在社会上常见的例子,当我们经常到一家名餐厅宴会,这家会做菜的名厨师,在我们吃饭当中,出来打一照面,招呼贵宾的时候,我们就要向他恭维几句,或者敬他一杯酒,表示他做的菜真是高明,不然,他就很扫兴,&ldo;喀然若丧其耦&rdo;了!如果说,你的菜做得天下第一好,那么,虽然他这时还挂着一脸的油烟,累得要死,可是心里的滋味,却舒服得很,这是一般的常理。所以,老子在这里再三说明,一个人有了&ldo;自见&rdo;、&ldo;自是&rdo;、&ldo;自伐&rdo;、&ldo;自矜&rdo;的心病,一定要能反省,知道自加改正才好。但从道理法则上讲,这些心理的行为,却是&ldo;余食赘行&rdo;。&ldo;余食&rdo;是多余吃的。等于一个人饭已吃饱了,再吞一口都吞不下去,但还要再吃一个大面包,这一下非得胃病不可,甚至还要去看医生,或者是要开刀呢!赘,就是瘤子,等于甲状腺肿大,脖子就会长粗了。我们正常的身体,在任何部位,长出一个瘤子,那当然是多余的。像我们合掌的时候,五指就够用了,有的人长出六个指头,这就是&ldo;赘指&rdo;。多一个指头就麻烦,手套还要另做。&ldo;物或恶之&rdo;,任何一样东西,都有自然的定形,变体都是不正常的,即使是植物,过分地长出来一个多余的附件,不但自己增加负担,而且令人讨厌。何况一个平常的人呢!假使你这个人已经很高明,高明就高明又何必一定要别人加说一句你太高明。你是不是高明,别人慢慢自会看清楚的。假如自己天天喊我很高明,除了做广告以外,那还有什么用呢?所以有道之士,自处绝不如此,绝对没有这种心理行为,才算合于道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