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上种种因素的促成之下,寒山成为了嬉皮士运动的偶像,成为了美国青年心目中的&ldo;英雄&rdo;,受到了极大的推崇和认同。在《寒山在东方和西方文学界的地位》一文中,钟玲先生曾具体谈到她当年的亲身经历。她说:&ldo;若是你漫步于那几间美国名大学的校园里,例如加州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遇见那些蓄了长发、光着脚、挂着耳环(男的或女的)满街跑的学生,不妨问一问他们有没有读过寒山的诗,十个有五个会告诉你他们很崇拜这位中国诗人寒山。&rdo;她还记录了以下一段典型的对话:
&ldo;haveyoureadhanshan&39;spoestranslatedbygarysnyder?&rdo;
(&ldo;你读过加里&iddot;斯奈德翻译的寒山诗吗?&rdo;)
&ldo;wooyah&rdo;
(当然了!)
&ldo;doyoulikehanshan&39;spoetry?&rdo;
(&ldo;你喜欢寒山诗吗?&rdo;)
&ldo;yahsure!&rdo;
(&ldo;那还用说!&rdo;)
&ldo;why?&rdo;
(&ldo;为什么呢?&rdo;)
&ldo;why?becaeheisbeatan!&rdo;
(&ldo;为什么?因为他是嬉皮士!&rdo;)[7]
在这样的情形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寒山确实在当时美国社会中(特别是年轻人中间)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有相当大的影响。
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寒山的精神实质和&ldo;垮掉的一代&rdo;和&ldo;嬉皮士&rdo;有着本质的区别。寒山的归隐并不是出于反社会或者反对主流文化价值的。当然在尘世中诸事受到挫折之后,寒山显然会对社会的价值产生怀疑,但是,这在寒山的思想中并不占主导地位。就寒山的思想主体来讲,寒山之选择归隐实际上是出于对世事的透彻的理解之后而做出的。这与嬉皮士等完全站在反主流价值的立场之上是不一样的。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寒山的一生大多数时间处于隐居状态,他的行为怪诞疯癫,但是,他的内心真诚,他没有完全割弃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还是充满着真挚的情感的,所以我们说在他的身上依然有着儒家入世的热情。寒山是带着对于这个世界的深刻的理解而归隐的,嬉皮士则缺乏了对世间的这种关注,为隐居而隐居,为疯癫而疯癫,这样,虽然他们奉寒山为祖师,实际上他们所学的仅仅是寒山的表面而已,寒山的精神境界、情感关注,他们无疑是缺乏的。嬉皮士运动对于西方社会来说,也只是因为社会调整时期暂时出现的一种现象,它不可能长期存在,因为他们的这个号称&ldo;寻找自我&rdo;,实际上却是迷失了自我的行为,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现实中,都不能够得到长久的价值。
寒山的名字是不朽的,寒山的价值是永恒的。如今,&ldo;垮掉的一代&rdo;和&ldo;嬉皮运动&rdo;早已成为了昨日黄花,但是寒山影响却远未止息。199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查尔斯&iddot;弗雷泽(插rlesfrazier)的获奖作品《冷山》,小说于1997年由纽约大西洋月刊出版社(theatlanticonthlypress,newyork)出版,这是弗雷泽小说处女作,也是作者迄今为止写的唯一一部小说。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小说一面世就受到热烈欢迎,连续四十五周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因&ldo;描写了人与土地复杂的关系及情感&rdo;而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书商协会年度图书大奖,并成为美国十大畅销书之一,被评论界誉为近代以来&ldo;美国文学中的巨作之一&rdo;,与《飘》并称为&ldo;20世纪美国文学双璧&rdo;。该书讲述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之际,一位士兵为了自己的所爱而返回家园的多灾多难的旅途。由曾经导演过《英国病人》(theenglishpatient)的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安东尼&iddot;明格拉(anthonyghella)执导,好莱坞当红影星妮可&iddot;基德曼(nilekidan)和裘德&iddot;洛(judelaw)主演的同名影片2002年7月在罗马尼亚开拍,2003年12月开始公映,广受好评,蕾妮&iddot;齐薇格(reneezelwegr)更是凭借此获得了第76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2004年4月该片开始在国内公映,也受到了观众的好评。随后在2004年5月,其中文版也由周玉军、潘源两位先生翻译,接力出版社出版。不过在国内的宣传中,影片的片名和小说的名称都被直译成了《冷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实际上准确的译名应当为《寒山》,因为在小说的扉页上,作者引用了寒山的诗句。在弗雷泽小说的扉页有着两条引文,一条是达尔文的:&ldo;itisdifficulttobelievethedreadfulbutietwarofanicbegs,gogonthepeacefulwoods,≈silgfields‐dar,1839&rdo;(在静谧、平和的丛林中和阳光明媚的原野上,生物体之间进行着一场可怖的战争,这一事实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还有一条就是寒山诗中来的:&ldo;naskthewaytoldountaldounta:thereisnothroughtrail‐hanshan&rdo;(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这两条引语实际上是表明了全书的主题,前者表明对战争的无可奈何,后者则是寄托了主人公对于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实际上弗雷泽以《寒山》作为小说的名称,包含着两层含义,首先,寒山在这里是一个地名,寄托着人对于土地的深深的情感,由作为地名的寒山最后升华成作为幸福生活象征的寒山,这是全书的意旨所在。其次,以《寒山》作为书名,在一个更为宽广的视野上,弗雷泽是巧妙地利用了寒山在美国社会曾经具有极为重要地位的现实,这样可以唤起读者的怀旧情结,《寒山》一书后来之所以能一问世即成为美国的畅销书,这多少与作为嬉皮鼻祖的寒山曾经在美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是有关系的。从这一点上来说,该书到了国内被译为《冷山》实际上是对这个背景缺乏了解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