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戏双童。
家庭百十口,
世代四五重。
门前栽杨柳,
屋后长梧桐。
古宅秦砖覆汉瓦,
邻寺铁杵打铜钟。
纪晓岚一抬头,见已走到四叔屋内。四叔说:&ot;你看屋里,还有什么物件没有
对过?&ot;纪晓岚看到婶母李氏正在里间做针线,坐在炕沿上,双腿下垂,一双小脚
上穿两只红缎绣花软鞋,十分惹眼。就冲着容端挤眼一笑,用手一指:&ot;此物尚未
对过。&ot;四叔一笑,出一上联道:&ot;三寸金莲瘦;&ot;纪晓岚眨眨眼:&ot;一双绣鞋轻!
&ot;说罢,笑不可支。
李氏一听这叔侄俩在拿她开玩笑,停下手中的针线,嗔怒着拿起炕上的笤帚,
骂道:&ot;小兔崽子,这也能用来作对吗?&ot;容端急忙上前劝解:“谁人不有足?&ot;纪
晓岚提衣衿,上前佯施一礼,笑嘻嘻的说道:&ot;何必动无名。&ot;这一对答,把四婶
逗笑了,说道:&ot;去去去。&ot;叔侄俩被李氏撵出屋来。
纪晓岚性喜玩耍。一日,要婢女梳上髽髻,状如蝉头,怪模怪样地去街上耍
闹,迎面撞见常来他家行走的和尚惠明。惠明走到近前,笑着说:&ot;五公子,都说
您联语对得好,我出一联可否?&ot;纪晓岚把头一歪:&ot;尽管出来!&ot;老和尚用手拨了
拨纪晓岚的髽髻,出一上联道:&ot;牛头喜得生龙角;&ot;纪晓岚白了老和尚一眼,张
口对道:&ot;狗嘴何曾长象牙。&ot;站在一旁的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老和尚也笑
道:&ot;五公子果然天资聪敏,将来定是栋梁之才。&ot;此后,纪晓岚出口成章的本领
在乡里传开了。人们常出对考他,他也常以妙句相对,出语不凡。纪晓岚在书馆
里的功课每天都是早早完成。先生常是早晨布置,中午检查;午后布置,傍晚检
查。书馆里十几个纪氏子弟,每次都是纪晓岚第一个背完功课回家。
那天傍晌,纪晓岚早早回到家里,找出陀螺和鞭子,等着叔伯哥哥纪昣放学
后一起打陀螺。他等得心烦了,就跑回塾学里观望。
原来老师在水边闲走,看到人们把收割的芦苇垛起来,有的苫上了苇席。于
是,便编出一个&ot;苇草织席席盖苇&ot;的上联要弟子们来对。学生们对不出,先生便
把他们留下了。纪昣也在其中。
这会儿,纪昣见弟弟来了,便悄声把上联告诉了他,要他帮着对出一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