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就绪后,卢圆扯着嗓子在街上吆喝了几声:“义诊了诶!杨宅请大夫义诊,有需要看诊的病人到里头来,不收取任何费用!”
云街来往的人原本就多,听此一吆喝,看诊不看诊的都跑来看热闹,大伙儿围在在铺子门口观望,只瞧见长桌前两个大夫面朝大街坐着,看诊的工具到真是有。
大伙儿不认识沈长年,却是有不少认识陈大夫的:“瞧,陈大夫也在,这真是在义诊吗?”
卢圆应声:“是,我们夫郎特意请了陈大夫来义诊的,旁边的是沈长年沈大夫。”
“真一点银子也不要?”文阳城里还是第一回有大户请大夫出来义诊,百姓们没有遇见过,这朝看见既觉得新鲜又不敢轻举妄动。
在卢圆多番解释免费看诊开方子,不要一个铜板后,这才有人大着胆子进去。
后头的人不敢进去,伸长脖子瞧里头的动静,不过一刻钟,进去看病的人挥舞这药方子跑出门,冲大伙儿道:“真不收钱,大夫说只义诊三天,要看诊的快去瞧,我要去药堂子拿药了!”
这下是彻底放心了,陆陆续续有百姓跟着进去,起先人少,绝大部分人都是找陈大夫看,等着人多排起队后,逐渐便有人往沈长年那边去了。
阿喜在铺子里待了一会儿,瞧着沈长年号了几个脉,一针见血说出看诊百姓的病状,本打算让陈大夫看药方的,现下却放下了心。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瞧不起病的穷人家难得碰上这种机会,闻讯都赶了过来,来看诊的人越来越多,人都排到了铺子门外。
下午些时候杨晔同温寒李橙从城西的一处宅子出来,县城里的举人都是有联系的,人数也不多,按照惯例年下皆会一聚,他们三人是县城的后起之秀,受到老举人们的邀请,于情于理都得去拜访,见见人大家熟悉熟悉也是好的。
然而县城里的老古董们比县学里的夫子还难缠,说话慢吞吞的不说,还三句话不离之乎者也。
前两回的乡试县城没有中举之人,如此算来他们与这些举人最少的都隔了六年,举人们皆是四五十的人,早些年的考试十分侧重纲常伦理,早辈的举人在这般要求下,自然很是古板,现如今考试注重时事政治,皇帝逐渐注重实干,两方人自然是不太谈得来的。
可又不能失了礼数,也就只能少说话多听老辈的教诲,这无疑是让杨晔和李橙受罪,倒是温寒,听的津津有味,不至于冷了场。
出了宅院,李橙按住自己的太阳穴,呼呼道:“得亏这宴会一年一次,否则不是要人的命吗,我现在脑瓜子还嗡嗡嗡的。”
杨晔和温寒皆笑了一声。
三人相携着上了大街,刚巧进街迎面便碰上了两个粗衣百姓提着药包,乐呵呵的真正谈话,瞧见杨晔后客气的行了个礼:“谢杨老爷布施!”
如此一路上还碰见了好些这般的百姓,不光是温寒和李橙迷惑,就是杨晔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还有一章!
最近发现大家的留言越来越少了嘤
第61章
拉着一个人问了话,杨晔这才知道家里请了大夫义诊,他听说阿喜也在那边,便想过去接人一道回宅子,顺道瞧瞧义诊。
见来往去看诊了的百姓脸上皆是喜色,言语间感激赞叹,温寒和李橙也要求去看看,杨晔由着两人。
阿喜在铺子里帮忙写了十几张药方后,见这边秩序挺好,他出门也有一个多时辰了,瞧着时候不早,还得回去早些准备晚宴,同卢圆交代了两声。
正欲回去时,听见外头排队的百姓参差不齐的声音,探头一瞧,竟然是杨晔和温寒李橙来了。
“一路上都在听说义诊的事情,这边当真热闹的很。”李橙摇着扇子道:“我爹正说要开仓布施,却是没曾想也请两个大夫义诊。”
杨晔牵过阿喜,笑着夸奖:“倒是想了个好主意。”
阿喜道:“这、这事儿我可不敢居功,是沈长年沈大夫提出来的。”
沈长年闻声同几个老爷行了礼。
温寒道:“路上听说沈大夫医术高超,如今一见竟觉十分眼生,沈大夫不是县城的人?”
沈长年答话:“小人原是从南水小县城逃难到文阳县的难民,承蒙杨老爷的恩泽,这才有有机会来此地义诊。”
温寒看向杨晔,颇有些惊讶,城门外的难民他自然是见到了,只是没想到难民里还有这般医术的大夫。
杨晔道:“沈大夫确实是流落的难民,这几日我也正在为这事儿愁着,城外的难民足有一两百名,不知该如何安置,今日晚宴,正要和你们两个说道此事儿。”
温寒和李橙听此神情都变得有些凝重。
“那这便到你宅子去。”
几人走后,等着义诊的百姓纷纷议论道:“咱们县城有了这几个举人老爷可真好,有才学让咱文阳城脸面有光不说,为人都还心善,向着咱们百姓咧。”
“那可不。”
温寒的宅子已经置办好了,位置在杨晔和李橙宅子的中间地段,宅子是一进一出的小宅子,虽然不大,但是刚刚落脚,倒是也不需要太出众,凡事慢慢来才踏实,杨晔当初买的宅子也才是个两进院子,近来才扩修大了些。
谈起难民,杨晔便说了那日的想法:“如今你新置办了宅子,家里得有人打理着,若是要买奴仆,左右是要去牙行的,不如到难民群里去瞧瞧,能不能买两个年纪小些的,愿意沦奴籍的回去,权当是做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