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无论如何,这期间的任何轻举妄动都等于是自杀;如果说从一辆每小时100公里的快车上朝下跳只是拿生命去冒险,那么从每小时200公里的特快列车上朝下跳,就只能是找死了。
&ldo;信天翁号&rdo;此刻的飞行速度正是这样,这也是它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燕子每小时180公里的速度。
估计人们已经注意到了,这段时间东北风一直吹得很厉害,这对于&ldo;信天翁号&rdo;的飞行却非常有利,因为这一段它一直在向同一方向飞,也就是说基本上都是朝西飞的。只是现在,风开始停了,由于飞行速度太高,平台上已无法站人,让人觉得呼吸都很困难。有一次,两位同事如果不是由于大气的压力把他们一直推到舱楼上,差点就要被甩出飞行器。
幸好舵手透过舷舱的窗子发现了他们,用电铃通知了前舱值班的人。
四个人立刻匍匐在平台上向船尾这边爬过来。
所有曾经乘船航行于茫茫大海的人,如果还记得在风暴中迎风而立的感觉,就一定会明白这种压力有多么强大。只是眼下这种压力是由于&ldo;信天翁号&rdo;本身那无可比拟的高速造成的。
===============================================================================
本作品来源于网络由收集整理并提供免费下载仅做文学交流之用请在下载浏览后自觉删除
如需要更多文学作品请访问特别为手机和pda用户提供读物
===============================================================================
最后只好降低速度,不然,普吕当大叔和菲尔&iddot;埃文思就没办法回到自己的舱房里去。如工程师所说,在&ldo;信天翁号&rdo;的舱房里,正常呼吸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这架机器能够承受如此高速的飞行,也说明它是多么地结实!真了不起!至于前部和后部的推进器,简直看不出它们是在转动,它们正以无穷的穿透力旋切着大气层。
最后一次从飞行器的平台上看到的城市是靠近里海北岸的阿斯特拉罕。
&ldo;沙漠之星&rdo;‐‐肯定是某位俄罗斯诗人曾经这样称呼过‐‐的地位现在已由首位退居第五位或第六位了。这座简朴的行政首府,片刻中,它那砌着毫无用处的雉堞的旧城墙、城中央的古塔、与现代风格的教堂毗邻的清真寺,还有大教堂便尽收眼底。大教堂的五个金色圆顶上散缀着些蓝色的星星,仿佛是从苍穹裁下来似的。所有这一切都坐落在长达两公里的伏尔加河口。
从这以后,&ldo;信天翁号&rdo;就像是被那种一振翅就能跑出一法里的神马拖着到太空来跑一趟似的一直在奋力疾飞。
7月4日早上10点,飞行器基本上还是沿着伏尔加河谷朝西北方向飞。顿河草原和乌拉尔草原从河的两侧飞逝而去。即便能够向无垠的土地看上一眼,也几乎是来不及数清楚那些城镇和村庄。夜幕终于降临了。还没有来得及向克里姆林宫的旗帜致敬,飞行器便已飞过了莫斯科。它只用了10个小时便跨越了从阿斯特拉罕到俄罗斯旧都之间的2,000公里的距离。
从莫斯科到彼得堡,铁路线的长度不超过1,200公里,所以也不过是半天的路程。像特快列车一样准时的&ldo;信天翁号&rdo;于凌晨2点便抵达了彼得堡和涅瓦河沿岸。在这个6月的骄阳很少放弃给于其恩惠的高纬度上,借着白夜的光芒,人们仍然可以一览大都市的全景。
再后来,飞行器又飞过了芬兰湾、阿波群岛、波罗的海;沿着经过斯德哥尔摩的纬度线飞越了瑞典;沿着经过克里斯蒂安尼亚1的纬度线飞越了挪威。仅仅10个小时便飞过2,000公里!人们可能会以为,从此再也没有任何人类的力量能阻止&ldo;信天翁号&rdo;以这一速度沿着一条由它的飞行力和地球的引力的合力所形成的环绕地球的轨迹永不停息地飞下去。
1奥斯陆的旧称。
然而,它却停了下来,恰好停在挪威著名的留坎弗斯大瀑布上空。迷人的特勒马克地区的最高峰古斯塔山仿佛成了一块不应超越的巨大界碑,使它不能继续西飞。
于是,从这儿开始,&ldo;信天翁号&rdo;便又开始掉头向南飞,速度依然不减。
在这趟令人难以忘怀的飞行中,弗里科兰在做些什么呢?弗里科兰一直一声不吭地呆在他的房间里。除了吃饭,他就是努力睡觉。
弗朗索瓦&iddot;塔帕日在陪着他,故意取笑他的恐惧。
&ldo;喂!喂!小伙子,&rdo;他说,&ldo;你再也不叫唤啦!是吧?……其实用不着拘束……最多不过是再吊上两个小时……按现在的速度,对风湿病患者该是多么好的空气浴啊!&rdo;
&ldo;我好像觉得浑身都散架了!&rdo;弗里科兰反复说道。
&ldo;那很有可能,我的好弗里!我们飞得这么快,根本就不可能掉下去的!……你尽可放心。&rdo;
&ldo;您真这么以为?&rdo;
&ldo;我以加斯科尼人的信誉担保!&rdo;
说真的,弗朗索瓦&iddot;塔帕日的说法毫不夸张。由于飞行的速度高,飞行器确实不需要提升螺旋桨转速太快。&ldo;信天翁号&rdo;可以像一枚孔格拉夫1火箭一样在大气层上滑行。
1孔格拉夫(williangreve,1772‐1828),英国军官,曾设计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