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际托空与现在
四料简与火候
军事艺术和禅
夹山度洛浦
宗镜录悟道十问
洛浦三关
说临济
说曹洞
我们的课程正讲到中国禅宗部分,禅宗的中心,五家宗派,但是大家要注意啊!我们研究这个课程的时候,不是拿我们自己的思想观念去看禅宗,而是要把所讲的事情,回转到自己的心地修养上,去做修持的功夫,去体会。假使光是听热闹,等于国内内外流行的禅学一样,不谈修持,不谈求证,只是把这一套学理故事,做一番客观的评论,那就是一般禅学的路线,但是我们的重点是摆在求证上。
上次提到禅宗以前,我曾告诉大家,不妨走从前古人的路线,用观心法门,观察自己,以现在的观念而言,就是检查自己的心理状态。
我们的心理状态,所有的思想、感觉可以归纳成三个阶段,那三段时间的分类:过去、现在、未来。古人称前际、中际、后际。
这一个法门,不一定要盘腿。静下来时,观察自己的思想,会发现一团纷乱。我们的心理状态,一部分属思想方面;一部分属感觉方面,像背酸、腿痛等等;还有一部分属情绪方面,觉得很闷、很烦。总而言之,这些都归纳到心理状态,叫做一念。
然后,我们再观察自己的念头,前一个思想过去了,没有了,就像话讲过了,我们也听过了,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成为过去,一分一秒都不曾停留。我们不要担心,它不会留下来长到心里去的。换言之,念头本身停不住,永远在流动。像一股流水一样,永远不断地在流。它是一个浪头连一个浪头,很紧密地接上来。如果再仔细加以分析,它像是一粒粒水分子,密切连成一条河流。实际上,前面一个浪头过去了。它早就流走了,后面的还未接上来。这时候,假如我们把它从中截断,不让后面的浪头上来。中间就没有水了,心理状态也像这个一样。
又比如我们看到这个电灯永远在亮,实际上,我们把开关打开后,第一个电子的作用上来,马上放射,很快就没有了,后面电的功能不断地接上来,我们就一直都看到亮光,事实上它是生灭的,所以看到日光灯有闪动,也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我们的心理状态,也是这样在生灭,只是我们自己不觉得,以为自己不停地在想。实际上,我们的思想、感觉,没有一个念头是连着的,每一个念头都是单独跳动的。比如我们在这里做个检查,早晨刚一醒来,第一个念头是‐‐自己在想什么?到现在还是早晨的那个念头吗?绝对不是,它不会一直停留在心中,早跑掉了。所以念头用不着去空它,太费事了,它本来是空的,一般人听了佛学,一上座就求空,用自己的意识去构想一个空,这是头上安头,是多余的。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念头流走还容易懂,可是后面第二个念头怎么来的?它的来源找不出来,这是一个值得参究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并没有想它。而它自己会来?尤其是打坐的人,本来想清净,偏偏念头来了,有些念头平时根本想都不会想的,只要一打坐,几年前的事,都想起来了。
比如有则笑话:一个老太婆打坐,下座以后,告诉别人:嘿!打坐真有用,十几年前,某人向我借一块钱,一直没有还我,打坐时,倒想起来了。这可不是笑话,它说明一个事实,心里越宁静,所有的东西都自然在脑中浮现了。怎么来的?这是很重大的问题。假如前一个念头过了,后面的念头不接上,中间不就空了吗?这个念头怎么来的?那个去找的,又是一个念头。不要去引动它,也不要寻找它,不要怕它来,它虽然来了,但也一定会过去。只是这里头有一个东西,那个知道自己念头跑过去了,知道念头又来了,那个东西没有动过,要找的是那一个。那个就是心经上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的&ldo;照&rdo;,永远在照。这个照字用得非常好,等于电灯一开,灯光就把我们照住了。
大家因为不明白这个理,所以专门在乱跑的念头上想办法,想把它截断。其实看到念头,照到念头的那个,并没有动,也不需要截断念头。我们明白有一个主人家,看到这些杂乱念头,这是我们本有的功能,这个功能永远静静地在那里,久而久之,这些连绵不断的妄念不会来了。等于客人来家里,主人并没有说:&ldo;你出去&rdo;,也没说&ldo;请进来&rdo;,不拒不迎,妄念自然跑了,这是最初步。能够随时在这个里头,慢慢观心,观察烦恼习气。只要一观察,烦恼习气就没有了。只要照住它,它就空了。这个道理要特别注意。
有人问:寂静的心境保持了两三天以后,身心没什么变化,这时问题来了;心里会觉得很无聊、很落寞;有时想,这不是枯禅吧?现在的心境与枯木有何分别?同无记、无念,又有何分别?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第一,觉得自己是三际托空,但心境却很无聊,这不是还有一念吗?可见三际没有托空。第二,又觉得是无念,其实念头多得很,岂止三际,至少也有五六际。这是用功吃紧,身心发出了一种无聊的感觉。所以佛说修行要像弹琴一样,你太用心了、太吃紧了,就像琴弦绞得太紧,难受了。话句话说,有些学佛学道的人,一下子勇猛精进起来,就想马上有所成就,这时马上量他的血压看看,一定很高,因为神经紧张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