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主要内容 > 第122章(第1页)

第122章(第1页)

是否应该排除钱德明神父本人受到中国政府操纵这一可能性呢?传教士们完全是仰仗皇帝每天的恩准才能在中国生活的。他们完全从属于中国的官僚等级体系。他们怎么可能不会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按照皇帝的意旨办事呢?但他们是要留在中国的,眼看英国人一败涂地地离开中国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相反,他们可以企盼从英国贸易中改善自身的境况和传教的机会、马戛尔尼写道:&ot;钱德明神父懂得,如果欧洲与中国没有更好的关系,福音的传播就不可能有较大的进展。他很明白,如果中国向我们开放贸易,将大大有助于他的任务。另外,他的教派将独得传教的好处。在传道这问题上,他们无须惧怕英国人。&ot;&39;

关于神父的信,斯当东是这样记叙的:&ot;不该为遭到拒绝而气馁。在中国人的国民意识中,只要是有点新意的东西他们就一概抵制,但可以反复提出同一要求,这并不会触怒他们的。&ot;

总之,在这封信里,老传教士重复了他在1789年已经写过,而马戛尔尼不愿意相信的那些话:&ot;中国在接待派来的使团时,只把它们看作是一种归顺和尊敬的表示。&ot;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但当他在记下这永恒不变的书实外,再加上一点对开放的希望时,他是否还是对的呢?正使为此绞尽脑汁;老耶稣会教士提议通过广州互换信件和礼品;不多久,马戛尔尼和他的中国对话者就转而赞同这一主意了。

这就引起了他在给东印度公司的董事长们写的信中表达出的乐观情绪,此信是在他写给敦达斯的第一份报告后的翌日写的:&ot;我坚信,我国的贸易将受益于使团的访问。我们搜集了许多有关中国北方居民的需求和习俗方面的材料,这将使我们能通过广州向北方出口大量物资,直至时间为我们开辟一条更为直接的渠道。那时,我们将认识到我们选择了一个明智的做法。我国并没有在那里失去任何发财和通过扩大我国的声望和贸易来加强地位的机会。&ot;多么漂亮的曲言法:在绅士之间,大家都克制地进行陈述。

12月23日,他又给敦达斯写信:&ot;我向总督指出,我第一次阅读皇帝的敕书时认为中国政府对英国持冷漠甚至是敌视的态度;然而,听了总督本人以及陪我到杭州的那位大人向我说明皇帝对我们的真实感情后,我就完全放心了。&ot;松筠的话还萦绕在他耳际:&ot;尔等见了长总督,一切更可放心&ot;。

&ot;选择明智的做法&ot;直至&ot;时间为我们开辟一条更为直接的渠道&ot;。让时间来安排一切吧……&ot;只要在处理任何事情时不操之过急,只要小心机智地行事,中国是可以与遥远的国家和谐相处的。&ot;这是钱德明神父最恳切的意见。

第六十四章 在南方内地

(1793年11月14日-17日)

11月14日,使团的主要人员动身去南方。他们得到了一份厚礼:准许他们穿过杭州城。

小斯当东用最清新的笔调为我们描述了这次旅行:&ot;今天一早,我们一长列队伍与士兵一起出发,穿过城市来到钱塘江边。第一次为我们打起了华盖。杭州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我们从几座雕刻奇特的凯旋门下穿过。&ot;

兴高采烈的托马斯以为--当然他的同胞们也不例外--这些凯旋门是为欢迎使团而搭的。然而,这些显然是他已经在北京见过的&ot;牌楼&ot;。牌楼大多数是木结构的,但也有像这里一样用石头砌成的。

见习侍童对&ot;又大又漂亮&ot;的店铺赞赏不已。它们的铺面悬挂着&ot;珍贵的皮毛&ot;。

两军对峙

出城时,&ot;使团的队伍受到礼炮、乐队和数百名士兵的列队欢送&ot;。安德逊看到的士兵人数是托马斯看到的10倍:&ot;一支由几千名戴着头盔的士兵组成的队伍,排列成十分整齐的队形,站在路边。&ot;

&ot;为了便于登船,并使这场面更为壮观&ot;,架设了&ot;用藤条串联起来的一排车搭成的码头&ot;。它直通停泊在河中心的船只,因为靠河岸处的水不够深,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这一场面。看热闹的人有的站在水中拉的车上,有的三、四个人一起骑在水牛背上,这些驯良的水牛竟然对此无动于衷。安德逊指出:&ot;中国人大量使用水牛来做拖运的工作,特别是在农业方面。&ot;这点只在南方适用;现在,我们已到了南方。

检阅军队给英国人留下强烈的印象,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对此有所评述。&ot;无数的旌旗把中国军人的漂亮制服衬托得更为军容壮丽。蓝色的制服上绣着大炮就表示炮兵。他们的炮比我们至今在中国看到过的威力要大得多。使团成员从两座雄伟的凯旋门下经过时,受到这支炮兵队伍的鸣炮致礼&ot;。马戛尔巳则认为这些炮&ot;不易操作&ot;,炮口上铁的厚度同炮的口径差不多相等。

一小队英国士兵齐步成纵队行进,在河边的中国士兵向使团下跪致礼。他们在河边,身穿军礼服倒显得十分威武。然而,马戛尔尼喜欢想象他们是在欣赏仁慈陛下的士兵的豪迈步伐和无可指责的动作。英国人在打量着中国人;中国人也在打量英国人。

在外交官的背后,露出了军人的面目。外交官明白他已输掉一仗。而军人的目光则在估量赢一场战争的可能性,尽管这场战争在半个世纪后才会爆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