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军官们被这位勇敢的中校讲述的战斗故事所吸引,并不时发出赞叹声。老苏沃洛夫意味深长地说:
&ldo;陆军元帅布图尔林公爵阁下,在给我们至上仁慈女皇的奏章中表彰了我的儿子,说&lso;这位中校远比其他军官表现突出……&rso;哎,亚历山大,你赢得了所有指挥官的赞许,这使亲人心里该多么高兴啊……&rdo;
2愚皇当政民族受辱
1761年的冬季战役,对俄罗斯来说,就意味着同普鲁士战争的结束。12月16日科尔贝格陷落,然而12月25日,伊丽莎白&iddot;彼得罗夫娜女皇驾崩了。当时军事上濒于彻底崩溃边缘的腓特烈二世的普鲁士却得救了。继承俄国皇位的彼得三世‐‐是一向亲德的费多罗维奇。他继位后立刻致函普鲁士国王说:&ldo;我把您看作世界上最伟大的英雄之一。&rdo;根据1762年4月24日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俄国将俄军占领的土地全部拱手还给了腓特烈。
新皇这一卖国行径,激怒了俄罗斯臣民。他们说,彼得三世的所作所为,违背了全民的共同利益和信念,是对为国为民战斗牺牲者的亵渎,是全民族的奇耻大辱。任谁也不会相信彼得三世与普鲁士所签和约,会给俄国臣民带来好处。其实,大家很清楚,签约者干的是以牺牲本民族利益去讨好敌人的叛卖行为,是不能容忍的。
尽管如此,皇帝就是皇帝,他可以我行我素随便发号施令。
1762年1月2日凌晨,伊丽莎白&iddot;彼得罗夫娜驾崩的消息传到了柯尼斯堡,使所有俄罗斯人都感到惘怅、悲伤。大家在为彼得女儿辞世而悲痛、哀悼的同时,又相互为新君登极祝贺,他们此时此刻与其说是高兴,倒不如说是忧伤。军队和市民还未来得及宣誓就接到了圣谕,命总督老苏沃洛夫将柯尼斯堡省的行政管理权移交给帕宁中将,本人回彼得堡。迅速而出乎意料的人事变动表明,新帝对这位工作勤奋、办事认真的总督显然是不满意的,因而使在柯尼斯堡的俄罗斯居民不仅感到震惊,而且心中极为不快。
这位老将军总督任职期间,尽职尽责,为当地居民干了许多好事,加上他为人善良忠厚,博得了老百姓的爱戴。他的离职使人们感到惋惜。送别那天,几乎倾城出动,许多人热泪盈眶,依依不舍,老将军友好地逐一告别,动身回彼得堡了。
第五章 进军波兰
1进军波兰的起因
16世纪,波兰和立陶宛合并为一个波兰国,曾一度控制了第聂伯河和西德维纳河以东的广大地区。但是,到了18世纪20到60年代,形势急转直下。波兰国内的政治生活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大地主阶级和小贵族阶级长期勾心斗角,相互倾轧,国无君主,对王位争执不下,政府无力使议会通过任何一项决议,军队兵员奇缺、纪律松弛、武器装备低劣,这一切使波兰国濒临彻底崩溃的边缘。列强也不愿它强盛起来,只把它当做复杂外交斗争中的一张王牌,而在政治上对它施加越来越大的影响。
1764年当选为波兰国王的斯坦尼斯拉夫&iddot;波尼亚托夫斯基是叶卡捷琳娜做王妃时的宠臣。他贪图名位,优柔寡断。一上台就碰上了许多难题,最棘手的问题是脱离国教者的地位问题。这些人信仰不同,大部分是信奉东正教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他们遭到天主教会的压迫,希望得到俄国的援助。叶卡捷琳娜二世和腓特烈二世利用脱离国教者的申诉,要求给他们以与天主教教徒同等的权利。
身为女皇驻华沙宫廷全权公使的尼古拉&iddot;瓦西里耶维奇&iddot;列普宁公爵依仗着万名俄军的力量,向波兰议会提出要他们保证宗教信仰自由和异教徒的民权。当他的要求遭到小贵族阶级的反对后,便命令深夜逮捕四位有权势的领导人,并将他们押送到俄国。代表们敢怒不敢言,脱离国教者法案就这样被通过了。列普宁也因成功地解决了波兰问题而获得一枚亚历山大&iddot;涅夫斯基勋章。
2贵族党及其首领
由于脱离国教者法案的通过,贵族愤怒的呼声传遍波兰大地。1768年2月29日,在巴尔&iddot;卡缅涅茨基镇,米哈伊尔&iddot;克拉辛斯基主教和约瑟夫&iddot;普拉夫斯基律师及律师的三个儿子组成了贵族党,即反议会决议联盟。他们宣布废黜斯坦尼斯拉夫国王并派人去土耳其和法国求援。
为了对付贵族党,叶卡捷琳娜二世增调部队开进波兰,并将其统一划归魏马恩中将指挥。但是,这支部队在与贵族党的战斗中屡战屡败。于是,波兰贵族党人掀起了进一步反对东正教教民的宗教狂热。他们对乌克兰人横加迫害,侮辱东正教教士,将他们套在犁头上耕地,用荆条抽,石头砸,往他们的皮靴里塞灼热的碳块,将他们钉在饮牲口的木槽里。受压迫的乌克兰农民酝酿起义,反抗波兰小贵族阶级。他们的领袖是退伍后在修道院做劳役的哥萨克马克西姆&iddot;热列兹尼亚克和哥萨克中尉伊万&iddot;冈达。
叶卡捷琳娜二世既害怕波兰贵族运动,更害怕人民起义,她采取欺骗手段,将反抗波兰地主的乌克兰哥萨克领袖抓起来。热列兹尼亚克被流放西伯利亚,冈达则被交给波兰国王的部队残酷处死。波兰人从冈达背上剥下了12块皮,可冈达却对他们说:&ldo;人们都说这很疼,其实一点都不疼,就好像跳蚤叮了几口!&rdo;刽子手随即砍掉了他的四肢和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