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穿过街道的时候慢了下来,听到街道上吵嚷的声音,栗蔚云撩起车帘朝外看去,此时刚过早饭的时间,街道上已经许多行人,两边的店铺和摊贩早已将东西都张罗出来。
上一次参加庙会是什么时候,她已经不记得了,似乎太遥远的事情,那时候她好像还是个小姑娘吧?这样的热闹已经许久没有体会过了。
马车离开街市,出了西城门,路上依旧许多人,或打马或赶车,或挑着扁担或挎着篮子,有年轻的男男女女,也有携老扶幼的中年,成群的朝普善寺的方向去。
&ldo;来普善寺的人比城中的兴隆寺的多,看来今年普善寺热闹了。&rdo;栗母望着窗外的行人道。
&ldo;荷包带了吗?&rdo;回过头她再次的向栗蔚云确认。
这是当地的风俗,凡是到庙里求姻缘的姑娘,一定要将自己亲自绣的荷包系在寺内的姻缘树上,这样就能够求得好姻缘。
栗蔚云从怀中掏了出来,笑道&ldo;阿娘,你都问了好几遍了,女儿随身带着呢!&rdo;
&ldo;里面写了求姻缘的话?&rdo;
&ldo;写了。&rdo;
&ldo;我交代你的都记着了?&rdo;
&ldo;记着,阿娘放心。&rdo;
&ldo;姑娘家的姻缘是大事,一点都不能马虎的,否则将来是要不顺遂的。&rdo;
栗母又絮絮叨叨的对她各种的叮嘱,进了普善寺后先要干什么,然后干什么,说的详详细细清清楚楚,生怕她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栗蔚云有些不明白栗母为何对这次的庙会上香求姻缘这么的紧张,王媒人到底给她说了什么,让她将此事看的这么重。
普善寺在城西门外不远,马车很快的就到了,山寺门外已经涌了成千上万的人。他们的马车无法朝前赶,只能在寺门外远处停下来。
在婢女的搀扶下下了马车,陈嬷嬷嘱咐了车夫两句便过来搀扶栗母朝寺内去。
寺门外的街道和空地上不仅有各种卖东西的商贩,货品琳琅满目,许多都是平日内不常见的,还有一些民间的杂耍表演,踩高跷,傀儡戏,变戏法,套圈射箭等等。
孩子们最是喜欢,不仅有吃的有玩还有的看,这一天他们可以毫无拘束尽情的玩耍。
寺内也不乏有一些挑夫和挎着篮子的妇人或小姑娘在叫卖各种小玩意儿。
栗母似乎是怕栗蔚云跑了似的紧紧的拉着她的手,带着她去上香奉供品,拜菩萨,求签解签,捐香点。&rdo;
&ldo;滚!&rdo;抬脚就要去踹,小西机灵的立即朝旁边躲了两步。。
安公子将荷包解下来,打开,取出了里面栗蔚云写的字,稍稍的诧异荷包绣的这么丑,字却写的这么好看,真是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