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这才是岳飞 豆瓣 > 第107章(第1页)

第107章(第1页)

勾龙如渊看了看赵构,大着胆子说:&ldo;他们……还说,合同书到了临安后,皇上您必须行跪拜之礼,才能……&rdo;话还没说完,群臣立刻乱成一团,甚至有人就要拿刀子去跟金人拼命。

金国的两名使者,一个是诏谕江南使张通古,另一个是明威将军萧哲。从他们的官名上看,&ldo;诏谕&rdo;和&ldo;明威&rdo;,这分明是用中央对待地方的姿态,居高临下地实施了一通晓谕和扬威。

州县官跪拜迎接&ldo;诏书&rdo;也就罢了,还要赵构本人以&ldo;迎天子诏书之礼&rdo;跪拜,这是南宋大臣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因为这时的赵构,不只代表了他个人,还代表了一个国家。

临安、常州、润州、会稽等地&ldo;民悉不安&rdo;,反对议和的老百姓群情激愤,&ldo;众心共怒,军士至汹汹欲为变,夜或揭通街,指桧为金谍&rdo;。

可是赵构并不这样认为,他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面孔,说为了百姓安乐,自己什么委屈都可以忍受。为此,还下了一道内容与上次差不多的诏令说:&ldo;大金遣使至境,朕以梓宫未还,母后在远,陵寝宫阙久稽汛扫,兄弟宗族未得聚会,南北居民十余年间不得休息,欲屈己就和。在廷侍从台谏之臣,其详思所宜,条奏来上。&rdo;

但后面加了一句:限一日入。

&ldo;限一日入&rdo;是故意限制了时间,让镇边大将无法进奏。可诏令一出,奏章还是雪片一样飞来,令他应接不暇。除了在朝内的张焘、魏矼等人,在外的岳飞、韩世忠,还有刚遭贬谪的张浚、赵鼎等人在得知消息后纷纷上书表示抗议。

主管殿前司公事的杨沂中领着主管马军司公事的解潜和主管步军司公事的韩世良等人当面警告秦桧说:&ldo;听说皇上要跪着接受金贼的诏书,我们先提前告诉你,万一军民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闹起事来,我们可没法管。&rdo;并且递交了一份意见书给御使中丞勾龙如渊,指着勾龙如渊的鼻子说:&ldo;不是我们多事,全因有韩世忠、张浚、岳飞三人在外,日后他们责问我们身为宿卫之臣却眼睁睁地看着皇上向金贼行跪拜之礼,我们担待不起。&rdo;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赵构和秦桧只好派人去跟金使张通古他们通融,看看能不能不行&ldo;臣礼&rdo;。

毫无商量余地,张通古一口拒绝了,如果赵构不行臣礼,和议不用再谈,金使马上动身回国。

赵构一听这个答复,实在是有苦说不出,有口难言。

秦桧在一旁不满地说:&ldo;九十九拜都拜过去了,还差最后这一哆嗦?&rdo;

赵构明显被这句话刺激到了,对台谏官勾龙如渊、李谊等人大发脾气,耍性子道:&ldo;现在的士大夫就是死要面子!当日我在明州逃难时,差点就掉海里喂王八了,那时,估计我向金人下跪百拜也不会有人阻止,现在倒好,一个个都来拦我,都安得什么心?!&rdo;(&ldo;士大夫但为身谋!向使在明州时,朕虽百拜亦不复问矣。&rdo;)

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许久,有人想出了一个馊主意,说:&ldo;要不这样,皇上,您跪拜诏书的时候,不要想那是金国诏书,心中只要想着祖宗,就当是向祖宗行跪拜礼就行。&rdo;

另外一个人受到启发,补充说:&ldo;如果觉得这么做难度太大了,干脆把我朝太祖太宗的遗容画像陈列在堂上,让金人把诏书放在画像前,咱们表面上是拜诏书,实际上是拜画像,面子上也说得过去,不丢人。&rdo;(&ldo;或请列祖宗御容而置金人诏于其中拜之。&rdo;)如果没有其他更好的法子,也只能如此了。

赵构已经打定主意要给金人行跪拜之礼了,有一个叫给事中楼炤读书多,而且不读死书,脑筋灵活,想起了儒家经典《尚书》上有一条记录:&ldo;高宗谅阴,三年不言&rdo;,&ldo;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rdo;‐‐殷高宗武丁在守孝期间,三年不发一言,所有国事都由宰相代理。他说:&ldo;现在皇上也在守丧,就跟金人说,皇上没有心情过问国事,恕不能跪接金国的诏书,让秦相公根据典故上的情节代替皇上去跪拜接受这份&lso;国书&rso;不就一切都成了?!&rdo;

真是太有才了!

鼓掌,热烈鼓掌!

赵构赶紧派人去找张通古汇报,说这是中国的礼节,实在不能有违。而且,我们皇上在服丧期间,一身晦气,接见你们,你们也不吉利,由秦相公代表他率领满朝文武大臣跪接金国的诏书也是一样的。

好说歹说,张通古的牙口终于松动了。

但他又提出两条:

一、秦桧必须用&ldo;玉辂&rdo;迎&ldo;诏书&rdo;,将&ldo;诏书&rdo;供奉在南宋的庙堂之上。

二、在入朝途中,必须得由百官作为导从。

这两个条件秦桧满口答应。但,第二条秦桧根本办不到。因为大多数爱国的官员听说此事,都纷纷拒绝参与。虾有虾路,蟹有蟹道,这件小事并没难倒我们的秦大奸人。

绍兴八年(1138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奸人秦桧如期率领了一大帮官员出现在了金人使馆门口,代表赵构跪接金国诏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这些官员全是冒牌的。秦桧令朝中的三省胥吏穿上绯色或绿色朝服,冒充五至九品官,而让枢密院胥吏身穿紫色朝服,冒充四品以上大员,打算蒙混过关。幸运的是,蒙骗计划成功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