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一位了不起的妇人。她坐着倾听,很明白我的处境,认为我应对得宜。她也了解介石的困境。她转身向他,一语道破地问道:
&ldo;你说5年,是真心话呢?还是说来骗我女儿的?&rdo;
&ldo;我当然讲的真心话!&rdo;他恳切地说。
&ldo;不要口是心非,&rdo;我以严肃的声调说,&ldo;我们不习惯你那套搞政治的敷衍说词。&rdo;
&ldo;我发誓!&rdo;他急急地说,&ldo;我说5年,就是5年!&rdo;
&ldo;你知不知道,发誓就是祈求神明见证你的誓词?但是,如果你故意说谎,那就当心天打雷劈!&rdo;母亲说。
&ldo;当然,我心口如一,我可以为此发誓!你还不相信我吗?&rdo;他争辩似地问。
&ldo;好,那么我们听你在佛前立誓!&rdo;母亲说,同时走向佛坛,她拿起三炫香、一对蜡烛,点燃它们,插在香炉中。香炉发出闪亮的光。介石毫不犹豫,走往佛坛,在佛像前立正站着,起誓说:
&ldo;我发誓:自今日起,5年之内,必定恢复与洁如的婚姻关系。如果违反誓言,没有将她接回,祈求我佛将我毙,将我的南京政府打成粉碎。如果10年20年之内,我不对她履行我的责任,祈求我佛推翻我的政府,将我放逐于中国之外,永不许回来。&rdo;誓毕,他看着母亲问道:
&ldo;您现在相信我了吗?&rdo;
&ldo;好&rdo;,母亲凄怆地叹一声气,&ldo;我相信你&rdo;。
然后,他从桌上拿起那三张船票,交给母亲,又说道:
&ldo;洁如不会感觉孤独的。她的一切费用都将由政府给付。她有两位同伴,会照料她。您必须切记;她此行出国,是为了增广她的知识,使她更趋成熟,而不是如她所说的去流亡。所以,请不要为此事如此伤感。&rdo;
介石离开我家之后,我那股悲楚之感仍然绵延下去,一股椎心刺痛袭上的心头。我哭泣起来,说道:
&ldo;哦!母亲,我再也不相信他。我知道这就是我的婚姻终点!&rdo;我靠近她坐着,她双臂抱住我,安慰我说:
&ldo;他起了一个重誓。如果他不守誓言,就让他终生承受咒诅吧!&rdo;
我无助地倒在她身上,就像一个被遗弃的孩子。我们这样坐了很久,望着哪香柱上烧过的香灰和那投影在拂像面上的曳曳烛光。
1927年8月19日,陈洁如在张静江的两个女儿的陪同下,乘坐美国&ldo;杰克逊总统号&rdo;豪华客轮启程赴美,同行的还有蒋介石的侍从秘书陈舜耕。
陈洁如赴美的消息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通讯社纷纷予以报道。但是,蒋介石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口否认曾与陈洁如正式结婚并共同生活多年的事实,&ldo;宣称本月稍早自中国搭乘杰克逊总统号前往旧金山之妇人并非其妻。蒋对指迷此妇为其妻之讯息,认之为&lso;政敌之虚构&rso;,旨在以任何手段,使其难堪。蒋并称,他不认识该电讯中所述及之&lso;蒋介石夫人&rso;&rdo;。
这种公然&ldo;不认帐&rdo;的行径,是蒋介石的一大专利,也只有他才做得出这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事情来。
陈清如人还在客轮上,就听到了蒋介石公开背信弃义的所谓《蒋中正家事启事》,在残酷的事实面前,陈洁如气愤不已,痛不欲生,曾数度打算投海自杀,均被职陪伴他赴美的张家二位小姐所劝止。
1927年12月,蒋介石与宋美龄正式结婚。次年春天,经上海帮会头目虞洽卿从中劝解,陈浩如被迫同意与蒋介石离婚。五年誓约,几个月就又被践踏了。
陈洁如与蒋介石正式离婚时,才只有22岁,但她从此未再嫁人,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学业上。其间,她也曾因为梦幻破灭、万念俱灰而试图自杀,但都被劝阻了。
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后,当时已回到上海居住的陈洁如深居简出,深恐因为自己历史上的特殊身份而招灾惹祸。1940年3月,汪精卫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建立了南京汪伪政权,陈清如想到当年在广州时曾与汪精卫夫妇极为熟络,为避免汪伪政权的纠缠,遂只身一人秘密离开上海,到达陪都重庆。
陈洁如到了重庆之后,被蒋介石秘密安置在离自己的官邱不远的吴忠信公馆里。一别十余年,蒋介石又见到了当年&ldo;血书盟誓&rdo;苦苦追求的陈洁如,物是人非、旧情犹在,时年已是55岁的蒋介石鸳梦重温,经常轻车简从悄悄去与陈洁如幽会。这件事原以为十分隐秘,却不料早已被宋美龄的耳目知悉。宋美龄醋劲大发,与蒋介石吵了个天翻地覆,盛怒之下,顺手拿起花瓶就朝蒋介石脸上扔了过去,一瓶击中,致使蒋介石颜面受损,只得称病不出,中外客人一律免见。
1949年,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岛上,陈洁如情知宋美龄容不得自己,在陆久之的劝说下,执意留在了上海。她的这一明智选择,受到人民的欢迎和尊重,曾被选为上海市沪湾区政协委员。1961年12月,陈洁如被请到北京,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亲切接见了她,并设宴款待。
1962年,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亲自批准,陈浩如移居香港。蒋介石闻讯后,立即命蒋经国出面,为陈洁如买了一套房子。不过,陈洁如始终没到蒋家为她购置的新楼中去居住过,而是将其出租,自己仍住在香港铜锣湾百德新街的房子里,改名陈潞,闭门隐居,并开始着手撰写《陈浩如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