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蓓接着说:&ldo;你不服从总部的战略部署,阳奉阴违,在进攻
徐州战役中,被敌人(孙传芳)一打就垮,一直向南溃退,几乎
影响整个战局;而且你部下控告你十大罪状,克扣军切等等……你知道吗?&rdo;王天培颤栗地抵赖说:&ldo;不知道!都是下面
人搞的!&rdo;在场开会的军官,大部分都站起来,注视这件想不
到的事。自出师北伐,国民革命军共七个军,一到湖南,成立
第八军,军长唐生智。王天培是第十军,其资格之老,地位之
重要,可比例而知。自出师以来,总司令部惩办一个军长,这
还是第一次。蒋介石未说话,一直注视着,大概是预先布置
好的。王天培支吾其词,蒋叫我将王天培带到军法处,后来
枪毙了。
徐州战败,完全是因为蒋介石的料敌不确、指挥失误所致,而他却倭过于人,不经审判,不宣布罪名就处决了王天培这样的高级将领。这种作风引起了各部将的极大恐慌,尤其是李宗仁、白崇禧,更是受到极大震动,都担心有朝一日成为第二个王天培。
蒋介石在徐州惨遭败绩之后,仍玩弄两面派手法,一面致是冯玉祥表示赞成宁汉合作,一面又令白崇禧部署军队,准备与武汉方面作战。但此时南京四周几乎都是桂系的部队,李宗仁和白崇禧决定趁此良机向蒋介石摊牌。白崇禧拥兵抗命,不执行蒋介石的命令。
蒋介石调兵兵不动,遣将将不听,立即明白这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桂系在&ldo;逼宫&rdo;,遂将计就计,试图以辞职要挟南京政府。果然,蒋介石一放口风,吴稚晖等人慌了手脚,立即召集党政军要员开会。会上,吴稚晖等文官一力主张蒋介石留在任上主持大局,而白崇禧、何应钦等军事将领却一言不发。当蒋介石表示想&ldo;休息一下&rdo;时,白崇禧、何应钦、李烈钧等人立即附和,表示同意蒋介石暂时&ldo;休息&rdo;。蒋介石眼看覆水难收,大局已成,只好决定下野。同时,支持蒋介石的吴稚晖等人也宣布辞职。
陈布雷在日记中曾说:&ldo;八月间宁汉分裂之迹更显,蒋公命余先期为准备辞职宣言,愿行退让贤以促成团结&rdo;。8月13日,蒋介石在上海发表僻职宣言》,说:&ldo;中正自蒸沫总理之教训,即以二义自矢:一、认党高于一切。在党的利益之下,党员个人绝无逞主观、用感情、计利害之余地。二、认捍卫党基为党员最大之大职。苟有逞智弄巧,阳奉阴违,篡夺吾党基础,剽易吾党主义,使吾党名存而实亡者,必竭全力以铲除之。由第一义言:进退生死,一以党之利益的依归。……故昔日以党之命令不能不进者,今若从中正一退,可解纠纷,中正因无时无刻成忘归隐者也。由第二义言:苟不侵蚀中国,篡窃本党如共产党之所为,任何党员,决不能以识解小有异同,而稍道其卫党之天职。&rdo;在自我标榜了一番之后,蒋介石又&ldo;掬诚&rdo;宣告三项愿望:一。要求宁汉双方&ldo;悉摒外间挑拔之辞,尽捐意气猜防之念,武汉同志地期联袂迁移东来,共同集合于南京,以谋党国大政之进行&rdo;。二。&ldo;要求分驻湘、鄂。赣武装同志,拚力北进,会同津浦线作战之军队,一致完成革命。三、要求鄂。赣、湘诸省彻底清党。&rdo;
8月14日,蒋介石率卫队回到他的老家溪口,同行者有邵力子、陈果夫、张群等。
8月19日,奉化各界举行欢迎蒋介石&ldo;锦旋&rdo;大会,蒋介石在会上致辞说:
&ldo;今天承请父老兄弟等开会欢迎,中正非常欣慰,比之他处更甚。不过中正为国奔走,对于桑样事情,无甚顾及,殊党抱歉万分,幸诸父老热心举办公益事务,故中正亦得许多安慰。但是我革命事业,无非是要为民众谋幸福,为党国谋利益,所以希望诸同志,以后努力进行。待到革命成功,人民皆得享衣食住行四者之幸福,此时再来庆祝,当更为快慰。中正别无他愿,望桑样升平,请父老兄弟皆得安居乐业,是中正之厚望也。&rdo;
同一天蒋介石在家乡雪窦寺接见美国《芝加哥鹰报》记者和《纽约时报》记者表示:&ldo;鄙人下野,当可促成宁汉合作。&rdo;
蒋介石的这种&ldo;高姿态&rdo;,实际上是在讲反语。他以一个政治家的眼光,早已经看清了当时的局势。他明白,如果不及时辞职下野,他将成为众矢之的,宁、汉两方无论是分还是合,因为有汪精卫在,他蒋介石都只能当半个国民党领袖,很难大权独揽。他一旦下野,就避开了各派的攻击,作壁上观,坐收宁、汉相争之渔利。此外,蒋介石也悟到:宁、汉双方鸡吵鹅斗互不相让相容的时候,冯玉祥居于&ldo;调停人&rdo;的地位,一直超然于争执双方之外。蒋介石如果不避让,有可能使冯玉祥在调停宁、汉矛盾中获得实利,大权就有可能旁落。把个中道理想透彻了,蒋介石才决定&ldo;下野&rdo;,自处&ldo;超然事外&rdo;的地位,而电请冯玉祥出来主持津浦路战事,把冯玉祥推进斗争的漩涡。他打好了如意算盘,等各派系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时,他再以公正者的姿态出面收拾残局。
蒋介石下野后,回到了奉化,但他的影响却始没有离开中国的政治舞台。他人在溪口的雪窦寺,却照样指挥着他手下的文官武将,在政治、军事、财政上控制着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