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农,老兄我本去了您府上找您,结果他们说您还没回来,于是,我就只能来部里找您了,我来找您,也不会别的事,只是我有几个朋友,现急等着你们户部发盐引下来去转运使司衙门提盐,可否给老兄一个面子,把盐引立即发给他们,反正眼下这开中法还没正式颁行不是,事后定少不了一顿请您的戏酒!”
定国公徐希一来到户部,就称兄道弟地对户部尚书毕自严说起话来,而且所说的也直接是有关盐引的事。
“定国公!您来晚了,不巧的是,盐引都发到边镇了,眼下户部没盐引了!您请回吧。”
毕自严直接回绝了徐希,且将茶往桌上一放,表达出送客之意。
徐希愣了一秒,旋即失望地站了起来,有些恼怒地喝道:“你!”
毕自严没理会他,只拿起茶杯,低头继续喝茶。
徐希想撂几句狠话,但他担心自己的狠话会传到皇上耳朵里,最终也只能忍住不快,甩袖离开了这里。
接下来,不只是定国公徐希吃了闭门羹,其他有背景的盐商都在毕自严吃了闭门羹,没有拿到盐引。
“这三千河东盐引直接拨给蓟辽总理秦良玉,这五千淮扬盐引是拨给辽东袁经略,让他们记得到时候回文确认,另外,这些拨去边镇的盐引全部公示,上题本给朝廷,奏请朝廷通过《邸报》和《皇明报》公示,然后,告诉所有需要盐引的盐商,让他们自己去《邸报》或《皇明报》上看,各处边镇有多少盐引,是否充足,然后自己确定去哪里商屯,别再托公侯贵卿来户部讨要盐引!”
毕自严此时就如此对自己户部官吏如此吩咐着。
而盐商们也因此是彻底绝望了。
“看来朝廷是真的要动真格的呀!要逼我们这些盐商运粮去边镇,或者逼我们去边镇商屯!”
“是啊!运粮去边镇,谁承担得起那个运费,运一石粮去边镇就要额外多发三五石粮,朝廷为了省去自己的运粮损耗,真是过分!竟如此残虐我们盐商!”
“按理,户部是可以驳回这样累民累商的旨意的,即便不明着驳回,也能用别的方式暗中做着与朝廷旨意相悖的事,比如悄悄发盐引给我们,可如今这户部是油盐不进啊,尤其是当今的户部尚书毕自严,把盐引提前扣留不发不说,还提前给了边镇大吏!”
“唉!我们盐商从弘治朝以来的好日子到头了,还是把扬州的家搬回山西,去边镇屯田吧!总不成,不做这盐业生意了?那吃什么呀!”
一干盐商因此在私底下纷纷抱怨着如今的盐政改革。
历史上,弘治朝的户部尚书叶淇改革开中法,让盐商不必运粮到边镇换盐引,而只需拿银子到户部换盐引后,盐商就不用再在边镇进行商屯,而因此开始大量内迁,从山西、辽东、陕西这些边镇地区内迁到扬州、淮安,造成边镇汉人大量减少,以至于河套都因此丢失。
但现在,因为户部的支持,皇帝要恢复开中法的制度已经开始执行。
所以,他们这些盐商开始不得不纷纷北迁。
事实上,此时九边边镇,已经开始有大量荒废的田地被主动接受改革结果的一些盐商开垦了出来。
甚至还有盐商还在长城边外,从一些蒙古部落手里买了一些在长城附近的废弃耕田,比如河套一些本就属于产粮区的田地就被一些盐商花钱买了下来开始屯垦。
毕竟这些耕田对于蒙古游牧民族而言,没有多少价值,所以价格比较低。
而也因此,在朝廷还没收复河套时,民间已开始有汉人商民开始进入在弘治朝丢失的河套地区。
……
“将户部奏请设立官营盐业局的题本立即批红准允,盐业的确需要官营盐商介入,不然真容易导致盐价升高,另外,传旨给各省巡按御史与巡盐御史,务必严查官盐质量,一旦被东厂查到有玩忽职守,定不轻饶!户部请求盐引分拨边镇的情况予以公示,且公示在《邸报》与《皇明报》上也予以准予,这是个好办法,既便于调度各边镇军粮,也能遏制户部腐败,毕自严是个实行办事的,着内阁拟旨,加授他太子少保官衔!”
政事堂。
朱由校是在进京途中确定了恢复弘治朝以前开中法之制的决心的,并下了旨,但他没想到,户部这么快就开始执行起来,还提出了很好的执行建言。
这让他这个皇帝因此舒心了不少,并因此发现他的文臣们现在很愿意执行他的改革,尤其是在他表示绝不退缩的态度后,以至于这次开中法之制能实施的这么快。
所以,朱由校心情大好,也就直接给毕自严加了个荣誉官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