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藏佛教和汉土佛教除了在以上三方面存在差异之外,祖父还指出了康藏佛教中的其他一些特征,如治学中&ldo;闻修俱重&rdo;、&ldo;讲辩并行&rdo;。这些&ldo;皆印度贤圣讲学之遗风,而为汉地佛徒所久已丧失者。且即因其注重辩论之故,因明教典遗籍繁多。以视汉地、日本之仅抱定理门入论二书即沾沾自喜者,相去何啻倍屣。&rdo;
从现实治理的动因角度看,祖父钻研佛教,不仅是被动地适应社会环境,而且有在康区建设中形成新的康藏文化的积极设想。考虑到佛教在当地的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他认为在将一系列现代观念引入康藏地区的时候应设法将之和佛教文化结合起来,方能奏效。他设想中的这种新文化具有将孙中山先生提出的&ldo;三义&rdo;(民族、民权、民生)和佛教文化有机结合的特点。他主张:
&ldo;须深切了解其〔指康藏佛教――作者注〕宗教文化之情形,在不违反其民众心理之条件下,逐渐以三义之精神灌输于彼。使其了知彼等实为中华民族之一支分,彼以二三百万人之支分,处此世界民族斗争风云紧急之时代,决不能脱离中华民族全体而独存。且又非消泯阶级,提高民权,应用科学改善民生,决不足以建设地方而应付环境。三义之精神不惟不与佛教文化相冲突,且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特不可操持过切,一概抹煞,以致拂逆其民众心理,挑起种族间之恶感,则犹治丝益楚分,终难条理。不惟影响国防,而国家有形无形之损失殆难数量计算矣。&rdo;
经堂(4)
在西康时期,祖父的佛学知识之获得,和他与高僧大德的密切交往以及对佛学人才的延揽是分不开的。从我记事时起,这些已经是过去的历史。但在我的印象中,有的客人到家里来,有时也和祖父讨论一些佛学中的问题。刘衡如先生、郭和卿先生是到北京以后我叫得上名字的两位。他们是祖父的老朋友,在藏学、佛学方面均有造诣。记得迁居北京以后,有一次刘衡如先生和祖父聊起因明学中的逻辑问题,使我很惊讶。在我从《西游记》得来的概念中,佛是和神话中法力相联系的,想象中的佛学定是由神秘的咒语构成。刘先生告诉我,佛学中有相当多的文献涉及到严密的逻辑;在辩经中,逻辑思维是重要的能力;唐僧――玄奘不仅是翻译家,而且也是一位辩经高手。
说到辩经,在这里还想多写几句。祖父当年在倡导从佛教文献整理和学说研究入手形成康区新的文化基础时,对辩经给予了特殊的重视。康藏佛教有辩经传统,当时在康区也设有辩论场,名为&ldo;讲扯里&rdo;。在祖父制定的宗教政策中,提出要利用辩论场并&ldo;奖励辩论&rdo;。为何如此?祖父有如下说法:
&ldo;凡一切人生宇宙应有之学皆在论辩范围以内,依照因明方式公开对辩,对于养成正确知解与辩才皆有莫大补益。康民习俗,所以至今未能免于迷信之讥者,即由此种性相辩论场所未能普设之故。今以政府地位,欲祛除一般愚迷习俗,除提倡科学之外,莫如因有旧有学术,提倡性相之研究,故对于辩论场,应有奖励金之规定。&rdo;
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寻觅祖父当年的思路,感觉他更深的思考,似乎是想借助藏传佛教中的因明学和康藏地区的辩经传统来形成民众中的更为理性的宗教文化,减少原有宗教文化中的迷信成份,以适应建设即将带来的变化。这种更加讲究逻辑的理性宗教文化,虽然不是科学,但较之不讲究逻辑的、迷信的宗教文化,和科学有更多的相近之处,因而具有这种宗教文化的人更可能接受科学。这种讲究逻辑和论辩的理性宗教文化,也更容易接纳其他新的观念。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想法。显然,这个想法的实施,必须得到高僧大德的合作,因为其实质是一种宗教革新。我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个想法是有可行性的。只不知这种想法在今日之康藏社会是否还有可行性,也许早已无此必要?亦不知当今研究康藏文化的世俗学者,是否兼具与高僧大德们辩经的能力?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读到一本由彭迪先教授(彭教授曾是父亲在华西大学读书时的老师)主编的小册子‐‐《刘文辉史话》。书中搜集了一些流传民间的有关祖父的故事。有一节的标题是&ldo;信佛教或不信佛教&rdo;。书中描述了民间对于祖父究竟信佛教还是不信佛教的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他信,有人认为他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而以崇信佛教为工具。该书的作者只是叙述而无结论:&ldo;刘文辉是怎样想的,是否真信佛教只有他自己明白了。&rdo;
其实,&ldo;真信还是假信&rdo;只是分析人的宗教活动行为的一个角度。用今天的某类学术术语来说,属于偏好的社会表达中是否存在偏好伪装问题。而这样提出问题的行为假定,是理性选择。如若从世界图景和规范内化的角度来看待宗教信仰,那就比&ldo;真信还是假信&rdo;复杂了,其认知心理过程比理性选择要复杂得多。
对佛教的尊重,是祖父治理西康的组成部分,由此看,无疑具有工具理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能由工具理性蹈入信仰。我注意到,祖父当年对西康省公务员谈尊崇佛教时,就有将治理和信仰结合起来的思想。1936年,国民政府下达一个命令:凡是到康区工作的公务人员,都要尊崇佛教,不得摧残佛教。籍此,祖父向下属人员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