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假意打了一通太极拳,说众宰臣之议,朕已尽知,自有措置,朝廷不赏无功,不罚无罪,便即退朝。当晚宫中传讯,当值翰林学士、知制诰叶梦得进宫,受皇帝面谕,并亲给笔墨纸砚,而后内侍送归学士院,即刻锁学士院,不许内外出入。叶梦得为高强故旧,早有预料,当即大笔一挥而就,盖因高强年仅二十四而拜枢密,乃是本朝第一人,而且兼有文武之功,因此制词崇美,后来传到民间后,士林题之为花花太岁宣麻词,广为传阅云。
制词既就,进呈皇帝,赵佶改了两个字,叶梦得用白麻将原字贴过,重新改就,皇帝审阅毕,还付翰林待诏誊抄,并关报阁门司和御史台。
次日,在京朝官以上皆朝会正殿,皇帝正衙文德殿,翰林学士叶梦得宣读制词,录大名府留守司、三路招讨使高强前后功,因进为左光禄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加封武昌开国伯,食邑八百户。
第十一部完
第十二部燕云(中)
第一章
时已近夏,江南草长,三秋桂子虽还未见,十里荷花却已经初现端倪。杭州西湖之上,有两道长堤,乃是过去杭州守臣治理水利所得,难得的是筑堤者都是一时的名士。白堤乃是前朝白乐天所筑,苏堤则是本朝文采风流第一人,大宋三百年第一才子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时所建。二堤交错西湖之上,苏堤更有桥数座,两边植柳,仲夏时西湖上荷叶田田。清风徐来,水彼不兴,人徜徉其上,自觉心旷神怡,体为之清。若值晨暮之际,远远传来南屏山上的钟声,古刹灵音令人顿忘凡尘俗事,飘飘几有仙意,这便是后世西湖十景的第一景,南屏晚钟了。
如此美景,自然引无数骚人尽挥毫。此际苏堤之上漫步的,便是一群峨冠博带的儒生,多半都是穿着各色官服,彼此你揖我让,簇拥着一员玉带紫袍的老者,言语举止中唯恐稍有不敬。此老面若冠玉,双眉淡淡若无,两眼眯缝细长。腰间玉带乃是本朝唯一,独门标记,正是刚刚卸任不久,出居杭州的蔡京蔡元长。
此际饱览西湖胜景。耳边听着杭帅林摅以下众官们的谀词滥调,蔡京的心思却早已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几天之前,京城的邸报已经传到了杭州府,玉堂两度宣麻,以招安梁山泊巨寇宋江之功,将枢密副使侯蒙正位为枢密使,大名府留守兼三路招讨使高强特诏为同知枢密院事,位在童贯之下。诏罢三路招讨司军,大名府留守另委他官。高强即刻进京入枢密院,朝议于梁山建立梁山军。济州府张叔夜权知梁山军事。
除了这份公开的邸报之外,蔡京还接到了儿子蔡攸发来的密报:宋江干招安前夜猝死。杨戢无功。短短十来字,却让蔡京一夜之间老了几岁,原本乌黑油亮地满头乌发。已然隐现白毫了。
&ldo;高强小儿,竟有如此手段……&rdo;蔡京心中不住嗟叹。原本以为宋江可以作为自己对付高强的最佳棋子。却不料高强竟能火中取栗,不但将梁山招安。成其大功,更轻描淡写将宋江从这世上抹去。就此一了百了,不留痕迹。
他咋了咋嘴。只觉得口中甚苦。从旁边侍姬捧地玉盘上取了一块松子糖放入口中,咬了一口,忽然觉得后槽牙有些松动。忙将那块糖吐出来时,那颗牙却已经摇动了。蔡京心中一阵懊恼,近来颇有齿动耳聋之兆。近处的文字也看不大清楚了,林摅等人向自己求取地书法。也是凭着感觉写几个字而已。
&ldo;莫非真的老了……&rdo;
蔡京正在舔着那颗牙齿,心中惘然。忽见湖上一条画舫撑了过来,船头打着应奉局的小三角旗号。旗下站着数人。为首一个锦袍花帽,老远便向蔡京这边叫道:&ldo;那厢可是蔡公相?下官燕青,有僭了!&rdo;
林摅忙叫人过去接,一面向蔡京低声道:&ldo;恩相。此人便是东南应奉局提举燕青,大观二年上舍及第,乃是令孙女婿高强地心腹。&rdo;高强与蔡京暗中斗的虽烈,表面上却还能保持同一阵营,二人并没有在官场上交锋。林摅虽然是蔡京地心腹人,却也不知个中曲折。
蔡京点了点头,并没说话。燕青这人他是知道地,当初汴梁丰乐书名噪一时,连天子赵佶都爱流连其中,燕青在汴梁城中也算名动公卿的人物了。这一路来到杭州,正是应奉局地核心地盘,蔡京来此虽然才短短数月,却已经发现了这杭州与他印象中的杭州大有不同。百业兴旺街市井腾,来往官民脸上多有欣悦之意,绝少戾气。当时他还道林摅作杭帅有能,治理地地方井井有条,很是夸奖了几句,不料林摅却说不是他的功劳。只消应奉局在杭州一日,不管谁作杭州守臣都是这般。蔡京大为惊讶,应奉局起自他之手,向来都只是迎合皇帝意旨地工具,印象中算是个只知道花钱地衙门,难道这花钱还能花的政通人和?是以便对应奉局留上了心,不过林拖来杭州经年,对于应奉局的所为却也不知道多少,无能解蔡京之惑。
这时那画舫已经靠了堤岸,燕青轻身一纵。到了堤上,抢上前来向蔡京行礼,口称&ldo;公相&rdo;,蔡京摆手唤他起来,阳光下看这燕小乙,那俊脸上竟似也发出煌煌地光芒一般,叫人不由得生出亲近之意,心中便一动:&ldo;怪道这人名动公卿。果然非常人也!&rdo;
蔡京识人多多,自然看出燕青的不凡来。便微笑道:&ldo;燕提举。老夫左迁至此,公相云云不须再提。曾闻听燕提举奉朝廷调遣,往京东辊佐招讨司平寇。今番可是功成而回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