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充笑道:&ldo;花大人这疑惑,武统制也曾说及,但高相公说道,兵者大事,当以正合,以奇胜。倘若咱们苦心练的掌心雷出来,却只指望用一次奇兵,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况且掌心雷以及其余各种火雷,各有妙用,相公正指望着花统领率军在辽东经了战阵之后,总结出使用之法,用以教晓全军,倘若大军都能用此克敌,那才叫大用。&rdo;
众人听了,亦皆以为是。项充又打开其余箱笼来,见大小形制各不相同,共有十余种火雷,另有地雷若干种,由于采用了钢轮燧石打火机,这些地雷已经具备了投放后不用人管、触发即炸地功能,这次也被运来试用。此外尚有几名军匠,通晓新型石炮的制造之法,谁备在此就地制造石炮。余外刀枪箭矢等也有补充,较为贴心的是每人有一身冬装,一袭新棉袍,以备花荣一军过冬之用。
过了数日,等到之文恭和栾廷玉等人都回来之后,众将一面训练自己地马匹习惯于爆炸地火光和响声,一面商议要以何人为对象试验新武器。恰在此时,郭药师命人传来一个消息:马贼王伯龙意欲前来抢粮。
第四十九章
战斗本身几乎无悬念可言。王伯龙这伙名为马贼,其实也只是没饭吃的当地百姓聚众求生存而已,队伍号称两万,但老弱妇孺占了不少,更有一千多号人就是所谓的人脯,其核心部队也就是王伯龙本人所率领的三千骑,勉强能一人有一件护具。不过辽东这块地方自古就是弓矢见长,西周时前慎进贡的就是弓矢,据考证这前慎也就是后来的女真。
有这样的环境,辽东骑射之水平可想而知,弓箭的制作也不象中原那样,只有专业的匠人才能胜任,就王伯龙这么一支乌合之众,能弯弓骑射的竟也有上万人之多!只是连年灾荒,战马不多。
郭药师这边则就不同,有了高强在背后支持,又地处辽东这么个劲兵精甲之地,如今他已经坐拥上万精兵,人人装备精良,其中更有两千是人马具装的甲骑,此外更有花荣所部的宋军支援。大石桥一战,郭药师先用甲骑猛攻王伯龙的中军,而后五千骑两面包抄,作拐乎马阵形;当王伯龙率亲兵前死反击之时,花荣果断派出项充所部,又命徐宁的钩镰枪队护卫,四百个掌心雷丢出去,王伯龙所部顿时溃不成军,他本人见势不妙,当即率众归降,郭药师来者不拒,统统都招纳为自己的部属,其部众猛增至十万以上,在籍战士达到一万五千人,威名传于辽东,势力已经福射到了复州。
&ldo;掌心雷于近战之时,威力极大,若能集中使用,当者无不披靡。惟战马不识此物之声威,往往惊骇,且须人力投掷。因而马上难施,此其短也。我军若欲用此物。当将战马加以训练,使不畏此巨响与光焰方可。&rdo;这便是花荣写给高强的试用报告上,对于掌心雷的评价。至于武器泄密以后失去突然性的问题,花荣也想到了另一点,那就是北边的敌人就算走了解了掌心雷,但由于缺少这种装备。很难让战马在短时间内适应之,而北地各族多以骑兵见长。倘若战马不能抵御掌心雷的惊骇,则难施其长技矣。至于步兵地对冲。宋军在装备上原本就占有优势,现在有了这种近战武器的支持。还怕什么?要是这样也赢不了,那就不是装备所能弥补地了。
&ldo;装备自然也是可以弥补的。例如几挺马克沁机关枪什么的……&rdo;高强心里嘀咕,不过那玩意他根本不懂如何制造,就算他懂,这时代没有精密车床没有高炉炼钢没有熟练技工更没有黄火药。哪里能造的出来?倒是打造几杆抬杆土炮什么的,大概能捣鼓一点出来,只是不晓得上阵的时候是先打倒敌人呢,还是先炸膛伤了自己人……
不管怎么说,手榴弹地最初实战结果以及未来的前景都很令人看好。接下来就该是掷弹兵部队地编制和装备问题了,这些高强都懒得弄,丢给种师道等人去操心。他倒是对花荣信中所说的另一个消息更感兴趣:达鲁古部实里馆女真被完颜部攻击。部民被吞没。首领赵三、阿胡产二人奔辽诉苦。辽国遣使责问阿骨打,而阿骨打称病,屡招不至。却于各处修治城都。编练部伍,有大举之意。马扩已经随苏定北上,欲亲观其事。
什么赵三云云,高强找遍了记忆库也没想起来。但这样地发展却很符合他们原先所作的战略推演,女真要起兵,势必会先行吞没附近部族,壮大其自身实力。说起来,这塞外民族地壮大很有意思,尤其是女真的猛安谋克制度,一旦攻破对手之后,将所俘虏地部民编为猛安,很短时间内就能让这些新部民具有与完颜部自己相同的强悍战斗力,其效率堪比解放战争中共军对俘虏兵的转化政策,委实叫人称奇。若不是走不开,高强还真想深入到女真当中去,好好了解一下,这些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地女真人,到底是怎样给别人洗脑的。
好在如今有马扩北上,看来这个武举落第的贡士也开始进入角色了,单是这份敢于深入北地战场的勇气,就不狂了高强看好他。
北地的事态正如预料地那样发展,高强也就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目前的事情上来了。话说去年因为招安良善,朝廷向大通钱庄量借了一百万贯作为军费,定息一分。这批公债到了高强手里,并没有向各处钱庄去摊销,而是交由许贯忠在京城交易所中逐步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