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高衙内新传免费全文阅读 > 第964章(第1页)

第964章(第1页)

我们知道在政和七年正月,高俅已经身为殿前都指挥使并被升为了太尉,那么他是什么时候得此高位的呢?史无明载,于是还得推断。从上面政和五,六年战事来看,似乎是高俅积累资本的好机会,但我以为此时高俅已经不在西边前线,而已经在东京当上了殿前都指挥使了。其理由如下:(1)在政和五年刘仲武只不过是秦凤经略使,绝无领导殿帅的道理。如果高俅仍然在西边,那将会是高俅指挥刘仲武,起码是独领一面,但诸书全不见高俅的记载。(2)《挥麈后录》言高俅&ldo;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rdo;,若是因为政和五,六年的战功才升殿帅,则时间距离徽宗继位已经有15、6年了,这和&ldo;数年间&rdo;实在差距过大。上面已经说过,徽宗对大观二年的战果十分看重,以其轻佻的个性,完全有可能以此就以为高俅资历已够,留在身边升官晋级了。所以我以为高俅出任殿前都指挥使的时间,大约是在大观二年或之后一两年内的事。

不过,这倒不是说高俅就此与西边战事无关了。我们可以从一些侧面看出他与刘仲武还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在宣和二年,刘仲武死后,徽宗曾做了一个梦,&ldo;上谓俅曰:&lso;吾畴昔之夜,梦仲武,其诸子安在?&rso;俅以(刘)錡对,即日召之。奇之,特授閣门祗候&rdo;,可见高俅对刘仲武还是颇为照顾。而且前面也谈到,刘仲武在政和五年也打过败仗,但他的仕途并没有受到影响,一直升到了泸川军节度使,这应该也有朝中有人替他说好话的原因,这个人应该就是高俅。

既然高俅掌管了殿前司,那么他做的如何呢?答案是非常差。虽然北宋后期的殿前司已经不像其前期一样显赫(即已不是实内虚外,此时精兵大多都在西北),但仍然位高权重,对于京畿的防务任务重要。高俅本是小吏出身,虽然也在西北前线镀过金,但遍寻史籍,没有发现他打仗立功的任何记载,无非是靠关系增加升官的资本罢了,显然他是不懂军事的。管理军队,无非是要抓好训练,严格管理,但高俅做得都很糟糕。

对于军队训练,高俅还是拿出他攀援徽宗的本领,玩的都是花架子,行同儿戏。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有不少这样的记载。在卷七&lso;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rso;条中,其开始是&ldo;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rdo;,争标之前,先是吹吹打打,玩耍一番。后面的争标竞赛,也要搞出&ldo;旋罗&rdo;、&ldo;海眼&rdo;、&ldo;交头&rdo;各种花样,与其说是竞赛,不如说是在表演杂技。高俅此时也要显显威风,同书卷十&lso;车驾宿大庆殿&rso;条载:&ldo;是夜内殿仪卫之外,又有裹锦缘小帽、锦络缝宽衫兵士,各执银裹头黑漆杖子,谓之&lso;喝探&rso;。兵士十余人作一队,聚首而立,凡数十队。各一名喝曰:&lso;是与不是?&rso;众曰:&lso;是。&rso;又曰:&lso;是甚人?&rso;众曰:&lso;殿前都指挥使高俅。&rso;更互喝叫不停。或如鸡叫。&rdo;如此仪式,声如鸡鸣,倒也很生动地勾落出高俅薄望贪名的形象来。

训练耍花架子,高俅对于军队的管理更是糟糕。在靖康年间,政治风云变向,有大臣上书揭露了高俅对军政的严重破坏。《靖康要录》卷七载:&ldo;靖康元年五月二十日,&ldo;臣僚上言,谨按: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既供私役,复借军伴。军人能出钱贴助军匠者,与免校阅。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诸军。请给既不以时,而俅率敛又多,无以存活,往往别营他业。虽然禁军,亦皆僦力取直以苟衣食,全废校阅,曾不顾恤。夫出钱者既私令免教,无钱者又营生废教,所以前日缓急之际,人不知兵,无一可用。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实俅恃宠营私所致。&rdo;。高俅恃宠营私,捞军营的地皮建私宅,这可能还算小问题。但是严重的是,他不仅不按时发放军饷,而且把禁军当作私役,不管训练,专管为他营私出力。如果你没手艺,那么只能花钱再雇工匠。有钱的,就可以免于操练;没钱的,只能再找营生赚钱,也无法操练了。于是不管有钱没钱,军事训练都没人管了。当然这样的部队自然是&ldo;纪律废弛&rdo;、&ldo;军政不修&rdo;,不要说靖康时的金军,恐怕连一般的&ldo;土寇&rdo;也对付不了。在宣和三年的讨方腊之役中,没用高俅的殿前司诸军,而是派童贯、谭稹率西军讨伐,似也不无道理。顺便提一下&ldo;剧贼&rdo;宋江,包括《大宋宣和遗事》这样的早期小说也没有把宋江与高俅联系在一起,这应该是元朝后的小说家为了使剧情紧凑而攒在一起的。总而言之,没有任何记载殿前都指挥使高俅到底打过什么仗,他带领的部队自然在金兵打来时,&ldo;人不知兵,无一可用&rdo;。

别看高俅没什么真本领,但徽宗对他的宠倖却二十多年未衰,不断地加官晋级。在《宋史》本纪中,我们可以查到以下两条记录:

&ldo;(政和)七年春正月……庚子,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rdo;

&ldo;(宣和四年)五月壬戌,以高俅为开府仪同三司。&rdo;

不过这虽然有高俅的授官时间,但其官职并不全,他还有其他的官职,虽然时间无法确考。据《靖康要录》卷7言,高俅最鼎盛时的官爵还有检校太保、奉国军节度使、简国公。可见真是荣耀无比,几乎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了。俗话说:&ldo;一人得道,鸡犬升天。&rdo;高俅的父亲、兄弟、儿子也跟着他一道升官。高俅的老爹高敦复当上了节度使;高俅的兄弟高伸、高傑,前者进士及第,官至延康殿学士;后者也当上了左金吾卫大将军;高俅的儿子高尧卿是岳阳军承宣使,高尧辅为安国军承宣使,高尧康为桂州观察使,真是满门朱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