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甲午战争史读后感 > 第16章(第1页)

第16章(第1页)

主要的问题在于,他当时对保全和局仍存侥幸之心,故并未认真备战。十八日,致电总理衙门尚称:&ldo;日兵在汉,无甚动静,二十开仗之说似是谣传。&rdo;注6二十日,还告诫叶志超:&ldo;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谁即理诎。切记勿忘!汝勿性急。&rdo;注7由于李鸿章相信所谓&ldo;万国公例&rdo;,并担心&ldo;我去兵愈多,彼必不肯减退&rdo;,故只派少量增援部队以摆样子,这不能不是他的一大失误。正如英人赫德指出:&ldo;日本是根本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除非借口代别人打抱不平而自己捡便宜也可以算作正义。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正象我相信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只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以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希望能够以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rdo;注8对于李鸿章来说,这个批评真是‐针见血!

其实,不仅李鸿章,在中枢内部多数人也还在对列强调停抱有幻想。七月十八日中枢诸亲王大臣合奏称:&ldo;现在倭兵在韩颇肆猖獗,而英使在京仍进和商之说。我既预备战事,如倭人果有悔祸之意,情愿就商,但使无碍大局,仍可予以转圜,此亦不战而屈人之术也。&rdo;注9但预备战事是假,依赖调停是真。七月十四日小村寿太郎送交&ldo;第二次绝交书&rdo;后,英国公使欧格讷跑到总理衙门为其掩饰,说日本&ldo;并无不愿和商之意&rdo;。注10十七日,欧格讷又进一步为日本政府辩解说:&ldo;前日本所致贵衙门照会,据译出英文,但云贵国不允办法,并无&lso;滋事&rso;、&lso;好事&rso;之义。此事我政府总要调处妥协,今晚或明早必有电来。&rdo;注11直到二十五日,即日本海军在丰岛附近袭击中国军舰的当天,还到总理衙门声称:&ldo;现在贵国与日本虽未失和,却不可不先防备。本国前劝日本退兵和商一节,日本非但不听.且说话更紧。我政府甚为不悦,已电日本。&rdo;现在英,俄之外,又约德,法,意三国同办此事,合力逼着日本讲理,谅亦不敢不从。&rdo;注12言之凿凿,不容不信。连翁同龢也认为:&ldo;失此机会可惜,其言确凿可凭。&rdo;注13正由于清廷醉心于折冲尊俎,战备工作来能及早认真筹办,因此援朝各军皆迟迟始行登程。

直至朝鲜局势日趋紧张,李鸿章始匆匆运兵增援牙山。但恐海路危险,事鸿章决定租用外国商船,由清政府承担保险。即如果&ldo;至朝鲜海口遇险失事,中国允许赔偿船价&rdo;,而损失的武器装备则&ldo;由中国自行认赔&rdo;。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租赁了爱仁、飞鲸、高升三号外国商船。此次增援牙山的兵力仅两千余人,还是多方设法抽拨的。从下面盛宣怀给叶志超的信中,可以看出当时筹拨增援军的为难情形:

&ldo;贵部孤悬牙口,力薄势单。前议于山海关抽拨一营,以恐该处空虚,仅拨二百人,合之吴乐山所统共二千二百人,仍不见厚,帅意向绥、巩商调两营,孝侯观察(戴宗骞)亦未见允。只得先令渡海,计二千令人,爱仁、高升两轮足可分装。飞鲸一船即拟另走别口,与昨议稍有不符矣。现在虽经英、俄两国调停,而倭意绝少迁就,和局恐属难成。贵部如须厚集兵力,仍望麾下切实电禀中堂,弟再代为说项。至目下则防军已

属空虚,无可添拨。贾致堂招八营,吴瑞生招五营,均备填扎。卞吉云添五百人,新兵一时不能到,且未经训练,亦不能战也。注14

临急时,移东补西,左支右绌,平时武备不修的情况可见一斑。三船装兵后,考虑到牙山只有民船三十只,每船一次只能渡兵三十人,进口七十里才能上岸,往返需两天时间,如果三船载兵同到,起驳亦须多日,因此决定三船分批由塘沽起碇。这样,每船相隔一天,爱仁二十一日下午开,飞鲸二十二日傍晚开,高升二十三日早晨开,皆向牙山进发。三船载兵情况如下表:(表略)

当三船载兵赴朝之际,日本军方早已得到了情报。高升号起碇的当天,日本大本营即下达了袭击中国护航舰的密令。

注释:

注1《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146),第14卷,第27页。

注2《军机处密寄北洋大臣李鸿章上谕》,《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147),第14卷,第27--28页。

注3《军机处密寄北洋大臣李鸿章上谕》,《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164),第14卷,第35--38页。

注4《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154),第14卷,第31页。

注5《寄朝鲜成欢交叶提督》《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6卷,第23--24页。

注6《复译署》,《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6卷,第24页。

注7《复叶提督》,《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6卷.第25页。

注8《赫德给金登干的信》,《中国海关与中日战争》,第78页。

注9《户部尚书翁同龢等复陈会议朝鲜之事折》,《清光绪中日交涉史料》(1168)附件一,第14卷,第36页。

注10《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英使欧格讷问答》,《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168)附件一,第14卷,第36页。

注11《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英使欧格讷问答》,《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173)附件一,第14卷,第41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