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夷人终于着恼,鸦片战争爆发。
战争以失败告终,付出的代价是割地赔银,将能员林则徐革职拿问。
但烟雾蔓延之势总算有所减弱。
清国百姓的脸上不仅有了烟色,又出现了菜色。
道光皇帝重又带着文武大臣登上天坛。穆、耆二老因为&ldo;有见识&rdo;,也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威风。百官都说:穆彰阿爱国,林则徐误国。
这一年,翰林院庶吉士陈启迈、白殿壹、洪洋、刘向东、曾国藩等五人见习期满,照理该过班引见。
庶吉士不是官员,是翰林院里见习的学生,除了每年拨付给些许银两补贴伙食外,俸禄是一文也没有的。只有等见习期满过班引见后,才算正式的大清朝官员,各人的去向也一朝明朗,或留京补为国子监助教,或外放到省补为知县。但也有留在翰林院任为检讨、内阁中书等官职的,不过比例都很小,大多数庶吉士不敢做这个梦。庶吉士们只求早一天引见,早一天出去做官,足矣。所以,庶吉士们都很看重过班引见这一关,都早早地寄信回家让汇大笔的银子,为的是打通一些关节,能早早地引见,引见后能分发一些好的省份或好的差事,也算不白当一回翰林公。这是老翰林们传授的经验,据说是很灵的,必须如此,概莫能免。
陈启迈与洪洋的家境是比较好的,两个人花钱的手脚原本就大,临近过班引见的日子,更是今天请礼部堂官,明天请吏部郎中,连宫里的一名在御膳房当差的太监,也懵懵懂懂地得了五十两银子。
白殿壹和刘向东则稍差一些,但也每人给恩师穆彰阿送了二百两的礼金。
五个人当中,曾国藩最不行。
一则源于他出身农家,至今尚未还清进京赶考时借的银子。一则因为他平时木讷不擅交际,百两以上的银子钱庄和会馆都不肯通融。何况庶吉士借钱,原本就是钱庄的大忌。当值
的京官借贷尚要考察偿还能力,你一个不拿俸禄的人借贷,又没有哪个大臣肯为你担保,钱庄是断断不冒此险的。当然,十两二十两的不在此例,却又办不了事。
曾国藩只能干耗着。
陈启迈与洪洋很快便由内阁通知开具履历,明日午时引见,引见大臣为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庆、吏部左侍郎敬爱。
引见的当天就从内廷传出消息,陈启迈分发江西,洪洋分发广西,都是遇缺即补的候补知县。
两个人引见后都很丧气。银子没少花,结果却不理想,两个地方都是穷省,靠做官发财一途先就打了折扣。
一个月后,白殿壹与刘向东,也由吏部侍郎敬爱指引,入宫陛见。
引见后,白殿壹被外放到湖北做候补知县,刘向东被指发湖南,也是候补知县,省份较江西、广西要好些。两个人好一顿欢喜,连请连吃了三天花酒才打点行装离京赴任。
几天光景,期满该过班引见的庶吉士只剩了曾国藩一人。
曾国藩尽管每天照常去翰林院当值,却每天都盼着引见的通知。吏部的知示却影儿都没有。
曾国藩知道这是不打点出现的结果。吏部不上报,皇上又日理万机,如何能知道还有一名该引见的庶吉士没有引见?吏部耗时日,往后拖引见的日子,说穿了,就是干耗庶吉士的银子。这也是曾国藩不打点的&ldo;报应&rdo;。
吏部轻轻一拖,六个月便悠悠地过去,曾国藩存在手里吃饭的银子已告罄。所幸会馆的账房总管没有催逼,否则便有曾国藩的难看。
曾国藩这时最大的逍遣便是背书、写字,背《大清律例》,练楷书,写诗词。这当中收到刘向东的来信,信中说自己已然见过湖南抚院,近日抽闲便告假去湘乡代他看望家人云云。
短短一封书信,看得曾国藩两行眼泪流下来,满嘴什么滋味都有。
道光二十年四月十六日,吏部通知引见的文书终于下到翰林院。引见的时间是明日午后,引见大臣是礼部右侍郎扭喧,吏部右侍郎嬴默绶。
看到吏部文书,曾国藩一改往日愁容,兴冲冲回到会馆,引得茶房一见之下不禁追问:&ldo;翰林公今天眉开眼笑,莫不是有了什么大喜?&rdo;
曾国藩笑着回答:&ldo;明日午后过班引见。&rdo;
&ldo;嗬!&rdo;茶房也跟着高兴起来,&ldo;这可是大喜事!‐‐小的可得通知伙房,晚饭给翰林公加个菜!&rdo;
第2节面考
晚饭桌上,会馆果然免费给曾国藩加了个猪杂碎。
曾国藩知道这是会馆的老例,也就不客气,趁着好胃口,风卷残云般吃了个精光。
第二天午后,曾国藩跟在两部堂官的身后,小心翼翼地走进圆明园中的勤政殿。
道光帝已升座多时,两部侍郎进殿后先跪倒在地,曾国藩便也急忙跟着跪倒。然后,吏部嬴侍郎便双手把曾国藩的履历呈上去;履历由随侍在侧的太监总管曹进喜接过递给道光帝。
三个人便低头轻轻地呼吸,等着道光帝发问。
道光帝依老例先把曾国藩的履历看了看,这才随口说一句:&ldo;曾国藩,你抬起头来,朕有话问你。&rdo;
这就是面考了。
曾国藩急忙抬起头来。心难免怦怦怦地跳。
道光帝望下去,第一印象就是:此人面相不雅,难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