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潢话没说完,罗泽南与刘蓉已哈哈大笑起来。
曾国藩沉吟了一下道:&ldo;照理说,我应该到知府衙门去会会向东,可我是奔丧回籍。按大清律例,奔丧回籍是不准惊动地方的,想那刘太守也能体谅我的苦衷。&rdo;
&ldo;行了!&rdo;刘蓉摆摆手,道,&ldo;快不要提什么大清律例!‐‐前年,你们曾家的老亲家、南庄的萧家,就因为绝产没交上漕粮,让衙门给关了三天三夜!要不是令尊大人出面,受的罪就更大了!&rdo;
曾国藩忙问国潢道:&ldo;可是真的?前年朝廷没收湖南的漕粮啊!还给三湘拨了三百万担的红薯和五十万两白银呢!‐‐爹写信怎么没有说?&rdo;
国潢长叹一口气道:&ldo;因为我家的漕粮地丁是免了的,何况你每次来信都叮嘱爹,凡是官府定的事情,不让爹出面,怕遭非议。&rdo;语气里明显透着不满。
第49节就信他穆彰阿一个
罗泽南这时道:&ldo;涤生,不是我说你,就因为你当这个破京官,不光国潢哥几个不能伸腰,连我们这几个穷秀才也跟着受气!总怕带累你跟着落个纵容族亲好友欺压地方的名声。没你这个京官,他张也还真有些忌惮。我们几个真告到京里,我就不信皇上就信他穆彰阿一个!&rdo;
刘蓉道:&ldo;行了,大翰林难得回来一次,我们还是说点好听的吧。涤生啊,张也是闹得太不像样了,我怕刘向东跟着受牵累呀!‐‐要么让你这个同年离开,要么想个策略,把张也扳下来。&rdo;
大家正谈得兴起,国荃这时走进来道:&ldo;时候不早了,罗相公和刘相公都在这歇吧。睡处已经收拾好了。&rdo;
罗、刘二位这才想起曾国藩已经忙累了好多天,从进家就没有好好地歇过一晚,于是赶紧起身告退,约好明天再来。
曾国藩送到&ldo;进士第&rdo;方止住脚步,又再三叮咛,不可失约。
两个人匆匆而去。
进了大门,曾国藩直接进了祖父的卧房,见父亲和二叔都在这里。
曾星冈一见长孙进来,忙一把扯到自己的身边坐下,口口声声说:&ldo;这几日可把宽一累坏了,今晚得早点歇。&rdo;手却只是不放。
曾国藩知道祖父不想让自己离开,就道:&ldo;老祖宗,宽一今晚不回卧房了,就在这歇了。&rdo;
曾星冈口里说着&ldo;那哪成,回来这几日还没和纪泽娘几个说说话呢&rdo;,却已经下床张罗着给孙子支床拿铺盖了。
曾麟书道:&ldo;爹,宽一今晚想陪您,就让他陪您吧。和纪泽娘啥时辰都能说话。&rdo;
星冈公乐得眉开眼笑。
曾国藩当夜宿在祖父的房里。爷俩足足讲了大半夜话。
第二天,曾国藩刚用过早饭,一顶蓝呢大轿便停在曾家的门前。
曾国藩刚走出书房,就见刘向东身着便服,迈着四方步,一个人迎面走过来。
曾国藩跨前挽住刘向东的手,也顾不得施礼,几步便拥进书房。
进了书房,刘向东把手拼命挣出来,先掸了掸身上的灰尘,这才深施一礼道:&ldo;下官给曾大人请安。下官见过曾大人。下官看望来迟,望大人恕罪!&rdo;
曾国藩愣了许久才道:&ldo;本京堂面前站着的可是出身两榜的刘向东?&rdo;
刘向东施礼答道:&ldo;正是下官。&rdo;
曾国藩急道:&ldo;既是刘向东,如何连你的同年曾涤生都不认识了?&rdo;
刘向东严肃地回答:&ldo;曾涤生是满朝皆知的四品京堂,下官只是一名五品署府。
下官不敢放肆,请大人见谅!&rdo;
曾国藩边笑边对着刘向东的肩头拍了一掌道:&ldo;你快给我变回庶吉士时的刘向东!你只准叫我涤生,不准称我大人,否则我就让人把你轰出门去!&rdo;
刘向东被拍得愣了愣,道:&ldo;大人敢拍下官的肩头,下官却不敢拍大人的肩头。
只要大人不怪罪下官,下官一切听命就是了,何必非要往外轰下官呢?&rdo;
曾国藩无可奈何之下,只好让人放了座泡了茶,自己捧了一本书看起来,不再理他。
刘向东一个人坐着,脸一阵白,一阵红,嗫嚅了许久,才道出一句:&ldo;涤生,我早该来看你,可我怕传到抚院那里,落个勾结京官的坏名声。涤生,你还生我的气吗?&rdo;
曾国藩放下书,用手指着刘向东的鼻子道:&ldo;向东啊向东,你当的可是朝廷的命官哪。‐‐几年不见,你变得都快让我认不出来了!&rdo;
刘向东长叹一口气道:&ldo;涤生啊,不要说你,有时连我自己都不认识自己是谁了!涤生啊,这几年,我熬得苦啊!&rdo;说着说着竟落下泪来。
刘向东籍隶湖北,是曾国藩的会试同年,又同在翰林院做过庶吉士。期满引见被分发到湖南后,署过一任知县,一任州同,然后就再不得缺。尽管已是正五品同知衔,几年下来还是穷得叮当响。儿子已经老大,却单独请不起先生,只能到十里开外的一个私馆和人伙着读书。前任藩台挺同情他,有心调剂他个缺份救济救济他,他又一两银子都拿不出,而前任抚院又是最认钱的。多亏新来的抚院也是湖北人,而且和他还是一个县的。接印之后,一见他这个样子,便存了同乡怜同乡的念头。碰巧,衡山府知府进京过班引见。抚院当下便知会藩台,让他去署理衡山府这个缺份,总算给了他口饭吃。刘向东做官还算清廉,只是胆子有些小,到衡山已近半年,虽没对百姓做出过什么大好事,但也没有让人唾骂的劣迹,官声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