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南渡北归读后感 > 第78章(第1页)

第78章(第1页)

对于这次&ldo;没齿难忘的失策&rdo;,傅斯年耿耿于怀,李济后来在重庆见到郭沫若时,也在非正式场合告诉对方&ldo;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不要拿别人当傻子&rdo;云云,但没有作进一步的讨伐。

尽管如此,傅斯年对郭沫若的甲骨文、金文研究成果,仍然给予了肯定。1947年中央研究院进行第一届院士选举,事前傅斯年和胡适提出的候选人名单,都有郭沫若的大名。当年10月,中央研究院召开评议会会议,讨论院士候选人名单,时傅斯年赴美就医,史语所由代理所长夏鼐出席,夏据理力争,最后以多数票通过郭沫若列入候选人名单。但是,当1948年3月中央研究院正式选出第一届院士和9月举行院士大会时,郭沫若已由国统区转移到香港,即将于中共阵营中发迹,自是不把这个院士称号放在眼里了,此为后话。

与李济大不相同的是,董作宾由于深受郭沫若&ldo;凿破鸿蒙&rdo;、&ldo;拍案叫绝&rdo;、&ldo;高谊&rdo;与&ldo;卓识&rdo;等吹捧的刺激,虽默认傅斯年&ldo;严禁资料外泄&rdo;的&ldo;家法&rdo;与&ldo;铁律&rdo;,但对郭沫若仍一往情深,久久难以忘怀。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的关系趋于缓和,郭沫若结束了流亡生活,抛别了日本老婆和孩子,只身一人自日本返国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40年,出任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此时,已随史语所迁往南溪李庄的董作宾得知郭沫若在重庆任职的消息,主动去信与之联系,等待亲赴重庆拜访的机会。在苦苦等了近两年之后,机会终于来了。1942年5月,受傅斯年委托,董作宾赴重庆参加中央研究院院务会议,并一道办理史语所书刊印刷与合作社购物等事宜。适此机会,董作宾一到重庆,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郭沫若在郊外的住所,开始了甲骨学&ldo;二堂&rdo;的历史性会晤。

据董氏后来对李庄的同事说,二人见面后,郭沫若欣喜异常,两人促膝畅谈,叙新话旧,交流学术,不亦乐乎。郭沫若除设宴款待外,还借着酒兴当场泼墨挥毫,赋诗相赠:

卜辞屡载征尸方,帝乙帝辛费考虑。

万千牛推索遍,独君功力迈观堂。

诗中的尸方是殷墟卜辞中记载的一个方国的名字,帝乙、帝辛则是晚商王朝的两位国王。此处郭沫若意在表达董作宾在甲骨文的考释和研究上,已远远超过了声名显赫的一代宗师王国维。如此一番吹捧,却令把酒临风、已有些醉意的董作宾觉得非常受用和舒服,禁不住头脑又晕眩恍惚起来,把郭沫若当做一世英豪与铁把子兄弟看待。待回到自己下塌的旅馆,董作宾借着酒劲,很快作成一篇《跋鼎堂赠绝句》一首,对郭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表示了自己将继续为甲骨学事业奋斗不息的决心,跋曰:

昔疑古玄同创为甲骨四堂之说,[24]立厂和之,有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之目,著在篇章,脍炙学人。今者,观堂墓木盈拱,雪堂老死伪满,惟彦堂与鼎堂,犹崛然并存于人世,以挣扎度此伟大之时代。

三十一年春,访沫若于渝,十年神交,握手言欢。彼方屏置古学,主盟文坛,从事抗战之役,余则抱残守缺,绝学自珍。一生事业,其将以枯龟朽骨之钻研而为余之止境乎?兴念及此,搁笔太息![25]

此时的董作宾只顾得与郭沫若握手言欢,挥墨题跋与搁笔太息,竟把自己来重庆的职责和任务忘得一干二净。在李庄的傅斯年得知此情,大为光火,在给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叶企孙的信中,满含怨气地说道:&ldo;彦堂此行,旨在可谓场闹之至。弟初以药未至,遂言不去,继得药至,颇有去意。如去,则印刷等事必得办妥当。旋思彦堂好朋友,而重庆未去过,故请他去,实在是有望助成其意之意。但绝未想到,彼到后只是演说,访友、寻友(例如郭沫若处,彼能去三次),而公事置之不问也。彼之行也,弟叮嘱周至,谓开会是具文,我们遇事不争,此行第一事是出版,其次为合作社物。彼来两次信,已谓行期在十五矣,而无一语提及出版之接洽……竟然将第一事忘了。17日始见到,在彼到渝将20日矣。大可不成话。&rdo;又说:&ldo;大约彦堂平日在所,办事用心,而一经见实,心中飘飘然,其办事乃不可恃矣。弟本为省事,请他去,反而多事。……烦极烦极!&rdo;[26]

这是傅斯年对董作宾不满的牢骚话,而沉浸在言欢晕眩中的董作宾尚未意识到,几年之后,他将被郭沫若这位&ldo;神交十年&rdo;的朋友斥指为&ldo;跑到台湾去准备殉葬&rdo;的&ldo;妄人&rdo;一个。尽管中国有文人相轻的传统,但郭、董的交恶,并不是一个&ldo;相轻&rdo;就可解释的。此为后话。

◎抗战八年第一书

董作宾自重庆回到李庄,被傅斯年训斥一番,自知理亏,不敢嘴硬,又开始蛰居李庄板栗坳几间房子里,在屈万里与自己指导的研究生李孝定,以及刚从李庄中学新招收的见习生刘渊临等人协助下,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殷墟文字乙编》与《殷历谱》的编制之中。为全力支持这项工作,傅斯年特批,由战时首都重庆买来一盏煤油灯和一皮桶&ldo;洋油&rdo;,专供董作宾与助手开夜车使用,其他研究人员只能使用桐油灯,并规定不得到董氏处以各种理由&ldo;抹油&rdo;。因桐油灯烟大光暗,每到夏天很难适应,一到闷热难熬的晚上,许多人就跑到牌坊头借着董作宾工作室映出的光亮聊天,而董作宾伏案与弯腰弓背翻检找寻材料的身影,连同额头上不时滚动着的汗珠一并映于众人的眼帘。面对此情,外面的聊天者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压低声音,以免惊动这位辛苦做工的&ldo;老天爷&rdo;(南按:因董作宾对同事说话,一开口就老天爷如何如何,青年研究员就给他偷偷起了一个&ldo;老天爷&rdo;的绰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