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徐徐的风吹进来,拂动她鬓边的发丝。他举手将那几茎青丝掠到耳后,手掌顺势覆上她面颊。
“刚开始的那几年,你或许很少注意到我,但是只要你一出现,即使在我背后,我什么都没听见没看见,也能立刻觉察出来;不管你藏到哪里,隔了多远,我都能立刻找到你。一定是你用妖法在我身上下了魔蛊,从我第一眼看到你,就着了你的道儿。”他的手顺着她面庞轮廓游移,食指点在她额上,“也许就是在这里……”
他倾身过来,双唇落在她的额心。
微凉的触感,不同于以往热烈的纠缠,只那么轻轻一触,像滴露滑入花蕊,即刻渗进去,融为一体。
记忆中似有什么被唤起,黑暗中远远的一点火星一闪,来不及抓住便又熄灭。就像意识彻底模糊的前一刻,比这更冰凉的触觉,一滴,落在她额心里。那个世界、那个人留给她的最后印记,她却以为那只是冬季里最寻常的一片雪花。
原来她曾那么近地接触过他,虽然只是最后一瞬,却也曾触到过他。
“玉儿,我能苟活到现在,也许就是为了遇见你。我为你而生,如今为你而死,也是死得其所。”
那是他最后留给她的话语。魂魄离体的那一刻才陡然明白他的心意,但即使重来一遍,他一定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
她哽咽着别开脸:“我不会妖法。”
杨昭默默地看着她,思量再三,虽十分不情愿,还是决定一试:“玉儿,你想过没有,你从六年之后来,那他现在……还没有死。”
菡玉苦笑一声:“我何尝没有想过。我回来就是为了消弭灾祸于未生之时,也想过救我爹娘,救所有能救之人。但是,卓兄却是挽救不得的。如果阻止了他,小玉怎么回去?哪里又会有吉菡玉这个人?”
“照你说来,凡事皆有因有果,颠倒不得。你因乱世无救逆时而回,若因果不可改变,你焉有成功之望?若你成功,便无乱世,那不也没有吉菡玉这个人?”
菡玉脑子有些混乱:“我、我已将一切缘由告知小玉,纵无乱世,届时她也可续我当日所行之事。”
“你瞧,原本你是出于救人目的而回,如今小玉却变成应你嘱托而回,原因不就变了?还有,你当初可没遇到一个叫吉菡玉的人,托人把你从罗希奭手里救出来吧?同样,你原本受助于那姓……那位卓姓兄台,如今小玉也可不假他之手,另想办法。他不必因此丧命,难道你不乐见?”
她不欠姓卓的情,不再牵挂,他也乐见。
“可是……卓兄并未告知我返古之法,我也不知道他如今身在何方,究竟是何身份。”
“我自然会派人去寻访奇人异士。那位……卓兄,你述其样貌,我也好使人寻找。”其实按他心思,姓卓的永远不出现最好,只要菡玉不知道,管他在哪个角落生灭。
菡玉回忆道:“我也不知他长得是何模样,不过装束异于常人,倒很好认。他身长与你相仿,但要清减许多;因身染恶疾,喜独来独往,不与人亲近;又双眼肌肤见不得日光,因此昼伏夜出,常年穿一件玄色斗篷遮住全身上下;武艺高强,但无兵器,偶执一管碧玉短笛,以音韵……”
她突然一顿,转向他道:“相爷,你或许认得他的。”
作者有话要说: 周末更晚了_(:3」∠)_
☆、十六章·玉蕴(2)
杨昭道:“我并无卓姓亲朋。”
“你一定认得的,他送我的那管笛子,和你的是同一支,所以当初两笛相遇才会合二为一。那笛子是你珍藏之物,若非亲密友人,怎会到他手上?”
说不定是宵小盗贼,偷了他的笛子。他心中鄙夷地想道,没敢说出来,只道:“我真不认识姓卓的人。”
菡玉仍是不甘心:“许是以后才认识的。”
“我先派人按你所说的去查探。”他岔开话头,“原来那两支笛子是这么回事,怪不得出现那等怪事,我的笛子还摔出一道和你的一模一样的裂纹来。你初次见小玉是不是就因为这个,担心你也像那笛子一样被小玉吸了过去,就此烟消云散了?”
那时她不肯见小玉,还是他硬拽她去,若真的……事后才捏一把冷汗。
菡玉点头:“还好我只是魂魄回还,这身子并非真人,物质不同,才和小玉相安无事。”
他正想索性问个清楚,她的身子究竟怎么回事,马车这时忽然停了下来。原来走了这一路,已到东城春明门了。
春明门正有一队士兵经过,稍嫌拥挤,等了一会儿才得以进城。春明门往东直通皇城朱雀门,杨昭府邸所在宣阳坊,毗邻皇城东南角,从这条街上走较为便利。现下被这队士兵一堵,马车越不过去,只得随着他们后面慢行。
菡玉身子不适,这样起起停停摇摇晃晃,心口有些不舒服起来,竟似晕车。杨昭心疼恼怒,下车去查看。
这队士兵护送的是个宦官,骑在马上哀哀戚戚的,磨磨蹭蹭一边走一边唉声叹气。
杨昌坐在车夫旁边,正准备去向杨昭请示,见他下了车,便问道:“相爷,前头一时半会儿疏散不开,要不从东市绕道走吧?路虽狭窄,却近一些。”
杨昭想了想,点头转身回车上。前边那骑马的宦官却看见他了,老远就大喊:“右相!”语带哭腔。